严管兜底,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11.01.2015  15:02
  激发市场活力,政府要简政放权;兜住市场底线,政府须管理到位。商事制度改革如何既放掉该放的,又管好该管的?福建的答案是:在放的同时,推进管的制度落实,不让改革出现“长短腿”。

  《福建省工商系统市场主体抽查实施办法》和《福建省工商系统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实施办法》于1日起施行。“自此,我省商事制度改革的后续监管制度设计,在省级工商部门层面基本完成,为市场宽进兜住了底。”省工商局企监处负责人说。

  2013年12月1日,我省商事制度改革在平潭启幕,随后在全省逐步铺开。改革成效显著,去年初至12月16日,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共397313户,同比增长40.5%。

  市场主体大幅增加,监管力量能否跟上?仅保留7项前置许可项目,事中事后如何监管?年检改年报,新的监管手段是什么?市场,会不会“一放就乱”?

  直面矛盾,严管的设计在第一时间整体推进。省政府层面,不到60天接连出台查处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办法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续市场监管工作方案,厘清工商部门和有关行政许可审批部门的查处职责,明确“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负责”的后续监管原则。

  工商部门及时跟进,出台本部门后续监管方案;率先开展市场主体经营行为抽查监管工作,探索以随机抽查为重点,无照经营查处等多种方式并用的新型监管制度;率先搭建全省工商系统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一期实时更新、公布市场主体基本信息,二期增加市场主体年报信息、信用监管信息和部门共享信息。

  “相比过去的巡查,抽查更加合理,也更有效。虽然被发现问题并接受了处罚,但回过头看,这反而能帮助我们规范经营。”前不久刚接受抽查的建阳市某水暖店负责人谌先生说。

  另据统计,信息公示平台自去年1月21日上线以来,累计访问量已超1700万人次,经平台公布的工商系统行政处罚信息有2600多条。

  部门联动执法、协同监管也快速推进,市场主体一处失信将处处受限。除工商部门外,47个省直部门和中央垂管部门已全部出台各自后续监管方案。其中,许可事项较多、信用监管信息影响较大的16个部门,通过工商系统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实现部门信息互通共享和监管联动。目前,16个部门公示信息超14万条。

  “做好事中事后监管,不让市场偏离正轨,就能够实现宽放与严管共赢,收获‘放而不乱,管而不死’的新市场。”省工商局局长叶木凯说。(谢贤伟 陈孔霖)

  记者手记>>>

”到位,也要“”到位

  商事制度改革的目的,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但简政放权,不等于撒手不管。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和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对于“”,“”对政府提出的要求更高。

  “”,一方面要削权,不该管的绝对不管,不越位半步;另一方面要确权,该谁管的就要谁管,不缺位,不推诿扯皮。如此,才能真正管好、管到位,弥补市场不足,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当前,改革对宽进之后的严管已作出顶层设计,搭建了整体的制度架构。在此框架下,执行部门须拿出“啃硬骨头”的勇气,既积极探索实践,推动改革方案继续续完善,又用好手头的权力,“”到位,同时“”到位。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