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看 两手抓 两侧推
●从辩证法着手,我们认为把经济发展新常态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形势应该“两面”看,主动适应发展阶段和国际背景变化,在把握宏观经济大势的基础上,更好地应对挑战。
●做好省会“十三五”开局之年工作,要立足现实基础、运用趋势分析,更要坚持“两手抓”,处理好稳增长和促发展关系,在“稳”中求“进”,实现省会经济发展的行稳致远。
●经济问题归根结底是供给和需求问题。研究表明,一手抓供给侧、一手抓需求侧,是拉动经济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转变的有效途径。
■周耿忭 俞少奇
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强调要坚定信心,增强定力,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出关键信息。结合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就“十三五”开局之年,福州如何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方向,作为政研干部的我们在前期数据汇总与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做一些初步探讨,与各位读者商榷。
一、对形势要“两面”看。中央指出,“十三五”时期,经济形势总体有利,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期。习总书记也强调,“要实现更好发展,必须更好地分析形势和环境,更好地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变化。”从辩证法着手,我们认为把经济发展新常态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形势应该“两面”看,主动适应发展阶段和国际背景变化,在把握宏观经济大势的基础上,更好地应对挑战。
正确认识发展优势。一是战略机遇难得。中央支持福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为福州发展带来众多战略机会,增强了加快发展的动力。二是区位优势突出。福州在国家、区域、全省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三是发展潜力提升。2015年,福州GDP总量突破五千亿,人均收入超过一万美元,按人均GDP测算,鼓楼、马尾两区已步入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生态环境持续领先全国;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政务环境有效形成;五年内我市新一轮技改的投入将超3000亿元……这些都是发展潜力所在,也有望加快转变为动力动能。
清醒认识风险挑战。一是外部环境深刻变化。从国际看,世界银行预计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新兴经济体2016年经济增长率将放缓至6.3%,复苏基础脆弱。从国内看,经济发展处于探底阶段、工业化由中期向后期过渡的特征明显。二是自身发展压力加大。“十二五”时期,福州GDP、社零总额、固投、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有所回落。受传统结构影响,我市三产48.1%的比重均低于50%左右的全球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和50.5%的全国平均水平;与领先城市相比,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21.9%的增加值比重低于杭州的30.2%、深圳的40%;15%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低于南京的24.3%、杭州的34.5%。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尚未有效形成。三是改革潜在风险犹存。市场风险点增多,“三去一降一补”改革任务较重。应该说,新旧发展动力转换的过程中,这些困难和问题在不同地区都一定程度存在,勇于正面应对,就能有效克服。
二、促发展要“两手”抓。做好省会“十三五”开局之年工作,要立足现实基础、运用趋势分析,更要坚持“两手抓”,处理好稳增长和促发展关系,在“稳”中求“进”,实现省会经济发展的行稳致远。
基础在稳。“稳”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福州来讲,就是既不追求过高增长速度,又不抑制合理经济增长;既综合考虑调速换挡的现实需要,又留足经济转型的发展可能。一是稳住发展速度。在“十三五”总目标前提下和去年增长9.6%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今年GDP增长9.5%的目标,就是比照当前增长态势,权衡多方因素、考虑区域实际的结果。二是稳住发展抓手。福州市今年预期实现固定投资增长12%,相比去年的10.6%有所提升,主要是考虑国家级新区一大批重大项目落地、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外贸出口预期增长3%,较去年有较大提高,主要是基于自贸区将集中释放政策效应的考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较去年的14%有所调整,主要是出于我市居民消费率逐年降低的实际。这些都是在实事求是的现实研判基础上,科学提出的指标。三是稳住发展底线。确保物价、就业、公共服务等民生需求稳定,守好安全稳定的社会底线以及绿水青山的生态底线,是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市里已明确提出,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充分体现了为民负责的发展要求,也“有效稳定了社会预期”。
着力于进。“进”是进取和跨越的方向和目标。只有进,才能巩固经济增长基础,实现新一轮的可持续增长。一是改进发展方式。采取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并用、调整存量与优化增量并举的方式,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如全力培育VR产业链、强化京东方产业集群等等。合理压缩消化过剩产能、高能耗产业,加快去库存、降杠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如全面完成投资830亿元的130项重点技改项目。二是增进发展动力。鼓励研究探索,推进理论、文化等各方面创新,加快价格、行政体制等改革,健全新型智库。加快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释放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市场要素资源。围绕生产端和自主创新、核心技术等重要环节,提高科技创新的转化率、贡献率,形成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三是促进发展成果。大力推进交通拥堵治理、海绵城市建设等系统工程,有效改善宜居水平;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大精准扶贫力度,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积极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文明试验区,保有福州的绿水青山等等,努力使发展成果为最广泛人民群众所共享,有效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现实。
三、优结构要“两侧”推。“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趋时适治而已”。经济问题归根结底是供给和需求问题。研究表明,一手抓供给侧、一手抓需求侧,是拉动经济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转变的有效途径。
改革“供给侧”。在发展中改善供给是世界共识。我市市场需求表面上偏弱,实质上是优质供给、高端供给不足。我们认为,有必要重点围绕结构性问题,提高供给质量,促进中长期潜在增长。一是以改革为引领。运用好“五区叠加”先行先试的有利环境和独特条件,围绕“三去一降一补”任务,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淘汰、改造落后产能,特别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通过加速旧屋区改造、探索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户籍制度改革等加快盘活土地、房产等资源;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帮助企业降低各类交易成本,推动“供给曲线下移”,实现更经济地生产。二是以创新为动力。继续把新的市场需求作为主攻方向,从生产端入手,大力实施以技术创新为主的全面创新,推动电子信息、轻工食品等优势产业通过智能制造、强化创新向高端延伸拓展。着力攻克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布局新产业,推动“榕货”以质量、技术和自主品牌向微笑曲线两端爬升。三是以开放为平台。发挥福州新区、自贸试验区、海丝战略枢纽城市等开放平台效应,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加快“引进来”,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制造工艺和关键性核心技术,提升本土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努力“走出去”,落实国家战略,充分利用双向自贸园区、东盟海产品交易所等平台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全面“落下来”,加大商事登记制度、投资、贸易等领域改革经验的复制推广,建立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激活“需求侧”。需求侧与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密切相关,没有需求的增长,就谈不上是稳增长。在经济总量偏低的现实面前,需求侧管理仍然十分重要。一是继续扩大有效投资。加大紧缺性投资力度,重点推进福州新区重大项目和轨道交通、机场、港口等设施投资,尽快促成新一批央企、民企、外企签约项目落地。加大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投资力度。加大与政策性银行对接力度,切实加快旧屋区改造、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新农村建设等建设步伐。同时,综合运用政府债券、专项基金、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等多渠道筹措资金,稳住投资基本盘。二是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建设一批高端商贸集聚区,加快推动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拉动转变,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和消费层次,增强经济发展韧性、提升潜力、增强改革回旋余地。三是加快外贸优进优出。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和本土品牌国际化进程,鼓励企业建立国际营销体系,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实现出口结构向优质优价转变。要增加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紧缺资源能源和有需求的消费品进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居民消费条件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