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半年整治1883万平方米“两违”

20.07.2014  17:31
  14日,浦城县组织拆违队伍,对南浦街道跃进村13栋违建实施强制拆除,共拆除违法建筑3.2万平方米,腾出土地1.5万平方米,这是该县今年拆违面积最大的一次行动。

  今年初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两违”(违法占地和违法建筑)治理工作,出台《关于开展“两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的意见》,拉开了治理工作的帷幕。按省里部署,各级各部门都将“两违”治理纳入今年的重点工作,形成省、市、县、镇等四级工作网络,建立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联动工作机制,上下联动,协调推进。同时,各级人大、政协、法院、纪检、宣传部门等积极配合参与,形成强大合力,强力推动治理工作。截至7月16日,全省拆除“两违”面积1883万平方米,腾出土地200多万亩。

  在综合整治“两违”过程中,各地注重群众参与。这是我省“两违”综合治理工作的一项法宝。各地建立健全举报网络和办理制度,共收到群众举报4000多件,其中省治违办共受理群众投诉举报682件,已办结556件。发动群众靠的是舆论先行,进行全方位、多媒体、全覆盖、立体式的宣传报道,而且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如漳州漳浦编排芗剧《菜瓜打狗双头了》,平和编写“两违”三字经传唱,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群众成为治违的主体。

  创新治理工作方法,是全省上下探索的着力点。各地摒弃以往拆违的简单思维,把治理工作延伸拓展到防控、拆违、善后等方面。记者了解到,全省确定108个示范县(市、区)和乡镇(街道),起引导示范作用;莆田建立健全“四级”巡查机制,为执法人员配备1300多部执法手机,结合卫星图像、高空望远镜侦查等手段,构建“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立体网络,做到严查“两违”无死角;南平强化源头管控,制定加强城区砂石料供应及用电管理办法,并建立“两违”与金融征信系统挂钩制度。

  我省此次整治“两违”,着重实施“四重点”(违法占用耕地、影响公共安全和重点项目建设、严重影响城乡规划、交通干线两侧的违建)“六先拆”(党员干部的违建、安全隐患大的违建、影响“三边三节点”整治的违建、顶风突出的新违建、妨碍重点项目建设的违建、社会影响恶劣的违建先行拆除)。尤其是对一些党员干部违建行为不予容忍。据悉,今年福州立案查处涉及“两违”的党员干部24名,其中13名受到党政纪处分。

  建立疏堵结合机制,改善群众住房条件,是治理工作的一大亮点。省治违办先后出台“两违”建筑分类处置、建立疏堵结合机制等文件,及时研究解决农民建房用地、宅基地审批等问题,解决群众的刚性需求。莆田目前已拆除违建84万平方米,也审批农民新建房和翻建房7235户。

  各地将“两违”治理与重点项目建设、生态流域治理等重点工作结合,取得较好的效果。如龙海市将流域违法采砂纳入“两违”整治,拆除了九龙江沿岸183个砂石场,还龙海一片绿水。

  目前,治理工作已进入为期100天的“百日攻坚”行动,全省将继续保持治理高压态势,力争完成年度拆除目标的70%以上。(赵锦飞)

   记者手记

不只为拆而拆

  “两违”现象具有种种危害性。有的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有的影响交通以及市容市貌,有的严重影响城乡规划建设等。广大群众对之早已深恶痛绝。

  “两违”治理势在必行。如果“两违”不治理,环境不能改善,项目落地不了,经济发展不了,老百姓的富裕梦也无从谈起。反之,治理好了,可以营造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提高群众居住环境的舒适度。而且,它还可营造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和风清气正、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由此看来,“两违”治理绝不是为了数字而拆,也不是为了任务而拆,是为了经济社会发展,为了民生改善。它本身就是“百姓富”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两违”治理还在继续,相信这项工作将会更好地惠及百姓。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