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携手木刻《富春山居图》再现文化传奇
新华社台北3月12日电(记者何自力)继2011年6月《富春山居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团圆”后,两岸木雕大师共同完成的《富春山居图》红木雕刻12日在台湾苗栗县展出,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又一盛事。
随着大红绸布徐徐落下,一幅长11.15米、宽0.45米的缅甸花梨木木刻《富春山居图》展现在民众面前。专程从基隆开了两个小时车赶来的萧氏夫妇在木刻前久久驻足。萧先生对记者感叹:雕刻工艺太细致了,太传神了,让他们又一次领略《富春山居图》的魅力!
《富春山居图》是元四大家之首黄公望的传世佳作,被誉为“画中之兰亭”,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作之一。《富春山居图》的悲欢离合记载着传奇的文化史,300多年前被焚烧为两段,前一段《剩山图》由浙江省博物馆收藏,后一段《无用师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一幅《富春山居图》分藏于海峡两岸60余年。
2011年6月初,分隔了361年的《富春山居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团圆并对外展出。
木刻《富春山居图》由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韩国荣担任工艺设计总顾问,中国民间工艺大师顾连元担任技术总顾问,江苏常熟市东方红木家具有限公司负责承制,台湾三义木雕协会理事长蔡献堂、前理事长杨江山、监事长蔡仁福专程赴常熟,与大陆20多名木雕工艺师历经半年时间,分别采用透雕、镂雕、阳雕等不同的传统手法雕刻完成。
专程前来的常熟东方红木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向东介绍,作品用料为长11.15米、宽0.45米的缅甸花梨木,框架为大叶檀,重约3砘。原作中山水的气韵,通过木刻大师实与空的变换,疏与密的勾皴,情与物的交融,在刻刀下一一显现。
“这是两岸木刻大师以传统技艺再现文化传奇的成功尝试。”蔡献堂说。
13岁开始学习传统木刻的杨江山表示:“能够参与这幅向黄公望致敬之作的创作感到无比荣幸。”近年来频繁往来两岸的他表示,在这样的传统技艺的承传交流中,两岸的感情更亲近了。
黄公望生于常熟,卒后葬于常熟虞山。常熟市台办主任朱国清表示,黃公望《富春山居图》也成就了常熟与台湾的热络交流。
据了解,此次展出前,“海峡两岸黄公望艺术论坛”“大痴情缘——纪念黄公望中国山水画展”等活动先后在北京、常熟举办。这次《富春山居图》以红木雕刻的形式合璧展示,并在木雕之乡台湾苗栗三义展出,印证了海峡两岸同根同祖,推动了两岸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