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合拍电视剧上升空间广大 厦门自贸片区给力

04.05.2015  09:33

        ▲《原乡》算是两岸合拍剧的典型(网络图)

    随着近年来一部又一部的两岸合拍影视作品在两岸观众群体中掀起热潮,在昨日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文化教育组”的分组讨论上,两岸广电影视产业合作的回顾与展望也成为了热门议题。两岸广播影视发展情况迥异,因而在发展路径上有着各自特色,却在长期的交流合作过程中逐步相辅相成、求同存异,寻求最大“公约数”。

    现状:合拍影视剧还有诸多限制

    两岸合拍电视剧在2009年、2010年达到高峰期,随即归于平淡,每年仅有一两部的成果。中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商业同业公会创会理事长汪威江认为,合拍电视剧会进入“冰河时期”,手续的繁琐、审批时程的不确定等政策方面因素,都是重要原因。

    早在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著名导演、演员张国立在陈述拍摄电视剧《原乡》所遭遇的不便时,就提出了应该放松大陆方面剧组主创、技术人员的入台限制。但除了放宽人员往来限制、改善审查程序之外,两岸合拍电视剧也面临着古装剧限额、偶像剧受众习惯转移等市场方面问题。汪威江建议,大陆方面可以以500小时作为两岸合拍剧的量化目标,并积极研讨《兰陵王》、《千金女贼》等剧成功背后的原因。

    合拍电视剧的上升空间广大,对此,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副会长杜大宁认为,应该在这方面为两岸年轻人提供新资源和合作机会。这样的机会不应该只局限于偶像剧和古装剧,希望能更多涉及历史文化题材。比如,台湾对于引进大陆“年代剧”的门槛应该适当放低,让更多台湾观众了解“我们父辈的故事”。

    建议:成立合拍基金+拓宽推广渠道

    与合拍电视剧的瓶颈期不同,近年来两岸合拍电影日臻成熟,这得益于两岸业界的深入了解和不断探索。据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总经理苗晓天介绍,两岸电影合拍片不仅数量稳步增长,风格类型也趋于多样化,票房不断刷新纪录。而作为两岸合拍电影的先行者之一,《云水谣》导演尹力满怀感慨地回忆道,“一开始我们彼此隔绝太久,互不了解,现在已经可以共同分享大陆电影市场这块蛋糕。

    杜大宁认为,电影方面的合作可以走得快一点,因为电影所要面对的受众更多是年轻人。为了让电影制作领域有“新鲜血液”来迎合市场,他建议由两岸民间众筹来成立合拍电影基金会,提供给年轻人更多机会。导演尹力也特别强调,要注重培养新人,面对未来中国电影与好莱坞大制作的竞争,有年轻一代来“接棒”十分重要。

    为了突破两岸合拍电影的发展现状,汪威江理事长提出了台湾电影“保护月”的概念,他还认为,应该扩大海峡论坛“海峡电影节”的影响力。台湾电影文创产业协会理事长陈志宽建议,可以尝试在大陆各地的两岸交流文化园进行台湾电影的推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