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地共话“国剧梦” 炮轰影坛烂片当道
19日,“国剧梦——首届两岸三地编剧论坛”在京举行。数十位老、中、青知名编剧,聚集一堂探讨创作灵感,交流写作技巧,为实现华人电视剧的“中国梦”付诸努力。与会人员包括周振天、王宛平、陈文贵、汪海林、余飞、高璇、宋方金、李潇、罗佩清、徐誉庭、吴至伟等。
共话“国剧梦”
寻找共振话题
对于两岸三地共建“国剧梦”的话题,编剧们各抒己见。来自台湾的吴志伟表示,当下两岸三地的合作更多集中在年代剧、古装剧,因为时装剧方面会有共同“接地气”的难度。《别了,温哥华》《我的青春谁做主》的编剧高璇也有同感,她认为,古装剧还可以规避,但轮到现代剧,两岸三地的思维方式以及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就显现出来。
中国广电协会副会长周振天认为,其实两岸三地有很多维系共同情感的元素,比如饮食、医药、养生等。评论家李准也呼吁业内,从审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优势的角度,对两岸三地认同的题材进行好好梳理,如唐诗宋词、元杂剧、明清传奇的故事化,把中国故事讲好,形成系统化的优势。
唯收视率时代
编剧有困惑
在当今电视圈,收视率时刻牵动着各方敏感的神经,广告商关注,电视台看重,剧方紧张,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衡量一部电视剧成功与否的最重要标准。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编剧王宛平说,写作中常面临的问题是,自己特别想写的题材,可能收视率成问题,但又不想随波逐流写雷剧,所以“市场和艺术怎么统一,是编剧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她还谈及近来热播的《北平无战事》,笑言只有像编剧刘和平那样身兼制片人,才能把自己的作品扶持到底。
曾写过《铁齿铜牙纪晓岚》《赵氏孤儿案》的台湾编剧陈文贵也深有感触,他以自己作品《原乡》为例,“这个剧我们找过很多电视台,一直播不出来的原因,就是老兵都是老头子,又都是穷人,没有爱情故事,没有眼下所有卖座的元素,所以非常困难。”
陈文贵指出,台湾市场小,广告就像命根子,每辑两个多小时的电视剧制作费只有100万台币(约合人民币20万元),致外景有限,大部分戏只能在餐厅、办公室完成,没有戏剧冲突,硬要制造矛盾去迎合收视率,久而久之陷入恶性循环,完全违背规律。
炮轰烂片当道
节操散尽钞票归来
曾写过《记忆的证明》《功勋》的编剧徐广顺说:“大量三流影视剧的播出,证实了低智商编剧导演的迅速崛起。当下烂片充斥中国影坛,电影越烂,票房越高,市场已把电影引向不归路,文艺成了市场的奴隶。”
徐广顺认为,《小时代3》《分手大师》是“节操散尽,钞票归来”,《后会无期》将“投其所好”发挥到极致,“影视娱乐化倾向本是好事,但一窝蜂地去娱乐,而胜出者总是低俗的,节操无底线的,就不是好事了。”
4月,琼瑶曾发公开信讨伐于正,斥其《宫锁连城》涉嫌抄袭自己旧作《梅花烙》,一时在业内引发轩然大波。当日,编剧汪海林再提此事,称坚决反对这种抄袭、剽窃,“我觉得两岸三地互相之间要沟通信息,在行业内部形成一个共识,不要抄袭剽窃。对于抄袭剽窃者,要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局面。” (陈家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