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连连看】预报·生态·城市防灾减灾

08.03.2017  16:35

   政协委员韩兴旺:天气预报越来越准   

  农牧业“看天吃饭”,气象信息和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对于防御农业和牧业气象灾害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当记者问到是否农牧民都能获得气象信息时,他说,青海的农牧民现在90%以上都有电视,他们会通过电视收看天气预报。

   政协委员尹伟伦:提升森林质量 更好发挥防风固沙能力

  只要我们改善森林的结构,森林防风固沙能力、水源涵养能力等都会提升,这个潜力发挥出来,与单纯再去困难地区造林相比,生态效应应该能够更快更好地发挥。

   人大代表热议“蓝天保卫战

  人大代表在讨论中的另一个共识则是:根治或基本消除雾霾天气确实需要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不能让老百姓等得太久。

   政协委员崔永元:建议将高尔夫球场改造成防灾避灾场地

  既然各地在清理高尔夫球场,我建议将高尔夫球场改建为防灾避灾场地,在基地备足粮食、水、帐篷等。一旦出现气象灾害等,可以把人集中在那里,保证大家有吃的、有水喝。

   政协委员高吉喜:优化城市布局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

  汽车尾气是霾的“元凶”之一,它的排放居高不下与城市化布局和居民小区建设关系密切,小区越来越大,越建越多,这让城市越来越密集,楼房之间的间隙越来越小,也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政协常委宇如聪:雾霾防治要“长短”并举

  要着眼于长期的防治过程,统筹考虑自然因素和人为影响,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坚持“长期严治”与“短期重防”并举;坚持科学预测和依法预警进行防御和应对。

   政协委员陈道明:预报员是国家战略角度上的服务者

  “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军民融合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日益增长,也需要依靠更好更多的气象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活动。

   政协常委秦大河:冰冻圈灾害风险管理“宜早不宜迟

  应对气候变化和冰冻圈灾害、管理灾害风险的总体意识仍有待提高,管理新风险和巨灾风险的能力急待加强。在综合风险管理体系构建、部门分工和协作、基础性能力建设、资金保障机制和风险转移机制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

   傅莹:治理雾和霾需完善法律制度并有效实施

  面对雾和霾治理这一长期挑战,一方面需要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另一方面需要监督法律的有效实施。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在去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全国人大对该法律的实施情况开展过执法检查,发现了责任落实不够、执法监督不到位、配套法规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

   民航局长:天气影响航班准点率

  航班正常起飞与否,问题复杂,是多种因素构成的,包含天气、机场、航空公司、地服、空管等多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