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集:倾听春的声音 心怀绿色期待

05.03.2015  17:35
中国绿色时报3月5日报道(记者 王胜男  田新程  尚文博)  “今天的天气不错,虽然风很大,但是天很蓝。希望今后北京的蓝天不再是靠风吹出来的。”在进入会场前,全国政协委员孙萍笑着对《中国绿色时报》记者说。
  3月3日15时,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伴着春的脚步,中国正式进入2015年的“两会时间”。每年两会期间,无论天空是“两会蓝”还是“雾霾灰”,或是“沙尘黄”,生态保护、绿色发展都会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们最为关切、热议的话题之一。
   山青水绿人才幸福
  日朗风清,万里无云,人们呼吸得畅快,委员们说得也畅快。
  全国政协委员江泽慧说,我国生态建设的成效是明显的,例如北京,近几年沙尘暴少多了。未来,雾霾治理应该是京津冀地区的一个重点。
  全国政协委员朱玉华说,对生态环境变化最直观的感受是:树多了,天蓝了,但是距离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仍有差距。生态建设与保护还需要从政策、法治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全国政协委员马继龙说,没有青山绿水,人们的生活就幸福不起来,所以,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要搞好生态建设,社会各界都应该行动起来,共同守住青山绿水,留住蓝天白云。
  全国政协委员、甘南藏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丁目迪多年来始终关注生态建设和保护问题,今年他带来了关于加强黄河上游湿地保护的提案。由于气候变化和长久以来对湿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黄河上游湿地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他说:“加强黄河上游湿地保护已经刻不容缓,建议国家加快相关立法,完善已有法律法规,彻底解决湿地破坏问题,保护好中华水塔。”
  “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希望北京乃至全中国都能够青山常在、绿水常流、蓝天常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孙萍说。
   新常态更要抓生态
  今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提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与保障已成为中国林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全国政协常委、贵州省毕节市副市长冉霞说:“新常态下更要抓生态。贵州省今年启动了‘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需要巨大的财政投入,而贵州还是一个欠发达的省份,为什么还要搞?因为我们认识到,良好的生态才是贵州后发赶超的优势所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坚决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做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努力促进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实现生态美和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身着普米族盛装的全国政协委员茸芭莘那说:“我的家乡在云南怒江,那里有很多森林,生态环境很好,但是非常贫困落后。为保护生态环境,我们放弃了一些开发和发展的机会,我期盼家乡能走出一条既保护生态环境又能脱贫致富的路子。”
  “经济发展必须在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范围内才可持续。”全国政协委员翟美卿说,“在新常态下,保护好生态环境,发展林业产业有着巨大的优势和潜力。例如林产品,种类繁多,绿色环保,很符合当前个性化、生态化的消费趋势,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三大战略”生态先行
  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纵观近年来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林业均被纳入顶层设计,落子于国家发展全局。
  201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重点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生态领域的区域合作、协同发展当如何破局?
  来自河北的全国政协委员沈瑾说:“与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区域相比,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能力较低,已成为京津冀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要加快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必须首先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扩大生态空间,提升区域生态承载能力。”为此,沈瑾提出3条建议: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对接,实施京津冀林业生态建设统筹;推进京津保生态过渡带等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扩大京津冀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加大对京津冀林业生态建设支持力度,出台区域政策资金扶持措施。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林业局副局长张洪结合自己的工作,去年针对长江沿岸生态状况进行了多次调研。他说:“国家南水北调工程、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的提出,都对长江水质及长江沿线生态屏障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调研,我认识到,要保护好母亲河长江,不仅要在重庆三峡库区建设好生态屏障,还需要长江上、中、下游沿线城市携起手来协同建设。”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全国政协委员们的一条条绿色建言,让人提前感受到了融融春意。政协委员之所议,乃民之所望;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生态建设与保护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施政重点和民生热点。我们有理由期待: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终将如车之两轮,带我们驶入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