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宗教声音——来自佛教界委员代表的提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图/新华网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图/中国政府网
导语: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两会时间”已经圆满结束,中国三大语系佛教界领袖分别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出席盛会。近年来,无论是在全国两会还是地方两会上,人们都能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佛教界人士的身影,听他们积极发出“社会正能量,宗教好声音”。
一、佛教与法律
近年来,佛教界的公众形象总是被大众质疑,佛教名山被承包、被上市,假冒僧尼,借佛敛财,非宗教活动场所开展宗教活动等问题频出,由于缺乏依法管理,从事藏传佛教的弘法活动中难免出现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现象,甚至出现了为社会及舆论所诟病的“假活佛”。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开幕会议上,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六年来首次明确提出“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取代了去年“维护宗教界合法权益”的阐述,释放出宗教立法将迎来春天的信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在宗教立法方面提出了意见。
佛教界的乱象与怪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表示,必须依法治理“假活佛”等乱象,促进佛教更加健康有序发展。藏传佛教活佛查询系统的正式上线,是中国佛教协会积极配合党和政府依法管理佛教事务的重要举措,加强了对佛教教职人员及藏传佛教寺院的管理等工作。并指出,治理宗教界乱象,需要有关部门完善法律法规,依法加强管理,维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
早日制定宗教法
近年来,各种借宗教敛财的乱象冲击着宗教的正常秩序与合法权益,从根本上违背了信教群众的意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南长沙麓山寺方丈圣辉法师建议,希望国家能够尽早制定宗教法,“这不是要求给宗教一种特殊的权利,而是给一个弱者应有的法律保护”。圣辉法师认为,“‘全面依法治国’理所当然地应该将宗教领域纳入其中,而不是游离于法治之外,正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不能还有一个省或几个县没有脱贫一样。”
二、佛教与新媒体
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这对中国佛教来说是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佛教界也将探索和开创既能与和谐社会建设、时代进步相适应,又能满足社会民众信仰需求的“人间佛教”发展道路,把佛教文化资源转化为促进社会和谐安定、推动中华民族复兴及世界和平的重要精神力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玉佛禅寺方丈觉醒法师在佛教与新媒体方面提出了建议。
佛教有能力拥抱新事物
佛教是古老的,佛教徒是现代的。佛教和佛教徒应该用适应现代社会的方式,把慈悲、平等、圆融等佛教智慧传递出去。源源不断地为这个信息海洋注入积极健康、慈悲智慧的正能量。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建议加快宗教与世俗社会相融合方面的研究。传统文化要与现代文化进行交融,传统文化要如何进行现代转型,同时如何保证传统文化精神的存在,要把优秀的教义进行对外传播。让中国佛教的传统文化走向国际,佛教界要有担当的精神,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开放的心态去处理好宗教和科学的关系。
鼓励宗教界运用新媒体传播正能量
宗教界在应对新媒体挑战方面的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在新媒体应用方面的普及程度和专业水准还远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玉佛禅寺方丈觉醒法师在题为在题为《关于鼓励宗教界运用新媒体平台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建议》提出了几点建议:(1)积极支持传统宗教媒体向新媒体转型升级;(2)促进宗教媒体苦练内功,壮大自身实力;(3)帮助宗教媒体从业人员提高整体素质,精心打造放心、安全、可靠的专业团队;(4)适当放宽宗教界申请新媒体公众号的限制,宽进严管,促进发展;(5)鼓励宗教媒体开展正向宣传,积极发出自己应有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