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新闻眼)赤溪村的华丽转身(上)

18.10.2014  11:42

22年前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发表的《摆脱贫困*一书,全书紧紧围绕如何脱贫致富、加快发展这一主题,提出了"解放思想是摆脱贫困的关键"、"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四下基层"等许多富有创见的理念、观点和方法。今天是我国第一个"扶贫日",本栏目将推出《摆脱贫困 共奔小康》系列报道,重温习近平总书记《摆脱贫困》一书 的重要论述,展示我省扶贫开发取得的巨大成就。 今天的东南新闻眼播出第一集《赤溪村的华丽转身。 

      从福鼎城关驱车前往赤溪村,虽然山路蜿蜒,但平坦、宽敞的双向车道,让这个曾经闭塞的小村庄如今变得兴旺起来。步入村庄的主干道,一排整齐的砖木结构小洋房映入眼帘。眼下,入口处的几栋房子正在进行改造,作为样板房,希望能把这打造成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村寨。 ( 王纯华 福鼎赤溪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结合闽东特色,打造徽派、观音洞马头墙风格,正面做这种斜坡仿古改造,打造我们新农村建设的特色。) 旧房改新颜,这让村民们很高兴。不过其实他们的旧房子可不旧,村民吴贻国就带着我参观他的家。 (吴贻国 福鼎赤溪村村民:我2层半,200多平方米。) 吴大哥告诉我,他的房子是前年修建的,按照造福工程补贴,一人补贴2500元,一家五口可以补贴12500元。 (杜家住 福鼎赤溪村党支部书记:我们现在享受造福工程50多户、200多人,补助资金120多万。) 如今的赤溪村年人均收入9430元,早已脱掉贫困的帽子。但就在三十年前,这里的村民们靠砍柴换米度日,年纯收入只有166元。 (李先如 福鼎赤溪村村民:吃,我们吃地瓜米,住,我们住茅草屋,穿,也是穿得破破烂烂的) (福鼎赤溪村村民:以前石头路,车不能过,人只能靠走。) 1984年,时任福鼎县委宣传科科长的王绍据得知了这里的困境,随即到实地了解情况。 (王绍据 时任福鼎县委宣传科科长:徒步了50多里路,走了5个多小时,最后找到下山溪村,一看到里面的群众确实缺吃少穿)王绍据写了一篇《穷山村希望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的报告,寄给中央领导,希望国家能给予政策扶持。同年6月24号,《人民日报》头版以读者来信的形式刊发了王绍据的文章,并配发《关怀贫困地区的评论员文章。同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后来又制订《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全国规模的扶贫工作拉开大幕。 1993年赤溪村通往外界的公路打通。 1995年,赤溪下山溪自然村的22户村民成为全省第一批整村搬迁造福工程的农户。 近20年来,赤溪村其他12个自然村的350多户村民,陆续通过造福工程搬迁至新村,住进了砖瓦房。


编辑:张立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