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新闻眼:微信?“伪信”?(下)

03.07.2014  18:55

其实很多人转发这类的帖子都是出于对家人和朋友的关心,可如果多搜搜相关资料,您会发现很多类似的传言,已经由相关部门、媒体进行了辟谣。 即便不实传言很快被攻破,但这类"伪科学"的资讯总能卷土重来,在朋友圈扩散,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总有人在发布这些信息呢?



      为了一探究竟,记者随机点开了一篇养生帖,在文章最后,作者推荐关注一些平台和微信号,还写着想要了解更多请点击阅读原文。点击阅读原文,打开的是一个博客空间,细看博客的内容,都是在推销一款减肥产品。再翻阅同类的帖子,帖子末尾处均有推荐读者关注不同的微信号。 点开来,所谓"科普"信息之后又是各类商家的广告。网络营销业内人士告诉我们,这才是这些发帖者的真正目的。 (张标 网络营销业内人士:利用一个热点软文的传播渠道,让更多人去转发他们发出来的这些文章,然后让更多人知道他们的微信公众号,然后他们粉丝量有一定的基础后,他们就可以开始用这个号来卖钱了。) 张标说,公众号的盈利主要来自两种途径,一是直接收取文章转发推介、植入广告的费用。第二种获利途径则更加直接,却不易发觉。 (张标 网络营销业内人士:  即使我不帮商家转发了,我这个号还可以卖钱,我这个号可以直接移交给你的,因为这个后台是没有这个号终生是属于谁的,这个是没有任何审核资质的,目前是没有这方面的把控。) 对于样的情况,该谁来管?又怎么管呢?我们首先拨通了微信的客服电话。 (微信电话客服:微信主要是针对 您的这个用户 如果有诈骗信息 广告信息 营销等等 可以进行操作举报 可以点他们那天发送的文章举报 或是点他们头像进行举报 举报完了我们系统会做核实 系统会对这个账号进一步地操作 可能这个账号会无法正常使用) 200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制定了《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同时,《广告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相关的行政法规中,都散建了对于造谣、危害他人人身健康、公共秩序等行为的处罚方式,分别要承担民事、行政和刑事的法律责任。 (李卓 福建省广电协会法律顾问:  如果有的所谓的伪科学,是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虚假广告宣传,可以运用《广告法*,由我们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进行行政处罚。)


【编后语】         ·伪科学信息为何频现微信朋友圈? ·净化"朋友圈" 别让伪科学迷了眼 法律专家也提醒我们,这类信息追究起来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提供证据证明它是"伪科学"、是谣言;第二,因为已经不知道经历多少的转载转发,消息的源头很难去追溯。但是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作为每一位使用微信的用户,都应当树立责任意识,保留一份独立的判断力,重视手中的"发布"和"转发"按键,净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