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打造千亿产业链

08.09.2014  22:59

   核心提示

  在厦门航交所运行两周年之际,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又上新台阶,作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载体和核心组成部分,现在的厦门港不仅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集装箱运输干线港,也成为推动海峡两岸“三通”和扩大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的主要窗口。

  一条以发展航运物流产业集群工程为主轴的千亿产业链,已经初显雏形。

  

厦门港建设步上新台阶

  2013年厦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91亿吨,同比增长10.8%,集装箱吞吐量800.80万标箱,同比增长11.2%。集装箱吞吐量增幅在全国沿海主要港口中排第二位。“水水中转”业务快速发展,对台运输量屡破新高,内支线网络日益完善,随着漳州PX项目的上马,煤炭、石油进口量也不断增长。

  “能在相对艰难的今天取得不俗的增长,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世界各地的货主和航商对厦门港环境的认可。”厦门港口管理局局长吴顺彬说。

  根据最新排名,厦门港在全球集装箱强港中位居第17。现在的厦门港不仅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集装箱运输干线港,也是推动海峡两岸“三通”和扩大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的主要窗口,是建设中的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载体和核心组成部分。

  经过一轮加速发展,厦门港的硬件水平已可比肩国际一流港口。

  从去年10月开始,厦门港安全靠泊全球最大型的1.8万标箱马士基3E级船舶已成为常态。截至去年年底,全港累计有生产性泊位143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63个,10万吨级以上泊位14个,货物综合通过能力1.4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964万标箱)。全球首个第四代全自动化码头——远海集装箱码头计划于年内投入运营。而厦门嵩屿集装箱码头更是被JOC(美国商业杂志)评为全球最高效码头。

  目前,厦门港主航道可满足10万吨级集装箱船全潮双向通航要求、同时满足15万吨级散货船和15万吨集装箱船单向乘潮通航要求建设。

  厦门港的软环境也在持续改善。截至2013年底,厦门港集装箱航线167条,其中远洋航线44条、近洋航线42条、港台航线13条、内支线24条、内贸线44条;周航班254班,航线遍布世界各地,可以满足各类货主的物流需求。

  作为交通运输部的交通电子口岸全国三个分中心之一,目前,厦门港已基本实现口岸申报无纸化、货物监管智能化、旅客通关自动化、商品交易便利化和物流配送适时化。正在加快进度的船舶电子联合检验系统、港口设施保安警报系统、无线港口二期工程、覆盖各港区的视频监控系统、引航调度系统、危险货物申报审批系统等信息化项目,正在引领着厦门港从“信息港”升级到“智慧港”。

  在政策上,厦门在积极争取自由贸易区试点政策,从而为各种类型的企业、外商资本、两岸资本等争得更加开放的政策环境和创新空间。

航运要素集聚东南国际航运中心

  2012年6月,厦门航交所挂牌运行,这是国内第五个兼具综合性和专业性的航运交易所,被视为开启了厦门港航运服务业的新时代。

  从开始运营,厦门航交所就被赋予特殊的历史使命,定位为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中枢神经”,在国家交通运输部和福建省、厦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厦门港口管理局的直接领导下,厦门航运交易所秉承“立足海西,服务两岸,面向国际”的战略定位,加速完善航运服务公共平台,集聚航运发展要素,成效颇丰,为厦门港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推力。

  经过两年多来的孕育发展,现在的厦门航交所已具备了船舶交易、航运金融、港口服务、航运人才交流、大宗商品交易和运价指数交易六大功能,有18家各类航运相关企业入驻,各类航运要素聚集,“一站式”服务已经使其逐渐成为建设中的厦门东南航运中心的中枢神经。

  统计显示,2013年,厦门船舶交易服务中心共完成船舶交易量52艘次,累计载重吨18.9万吨,同比增长200%;完成总交易额5.51亿元,同比增长170%,交易规模跃居东南片区首位,成为船舶交易机构中迅速崛起的新星。2014年上半年,厦门船舶交易服务中心已完成船舶交易量29艘次,成交金额达3.75亿。去年,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正式发布,成为海峡两岸航运经济的晴雨表。

  围绕厦门东南航运中心建设的人才引进同样离不开航交所。根据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制订的人才引进计划,将在2013年至2020年期间,聘请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专家30名、顾问20名,引进领军型人才50名,引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200名,高层次专业型人才300名。

  今年7月,厦门市海外人才招聘团在莫斯科、迪拜召开专场推介和招聘会,代表团团长、厦门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秋雄在会上介绍了厦门市情及引进人才政策。推介会旨在吸引高端航运人才来厦,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添砖加瓦。

千亿产业链雏形初显

  围绕厦门东南航运中心建设,一条以发展航运物流产业集群工程为主轴的千亿产业链,雏形初显。

  “航运物流产业发展到今天,产业链延伸得越来越长,不能仅仅就港口说港口,而是要把视野进一步拓展,从供应链的角度,从大物流的角度去探讨这个问题。因此,我们提出,要发展航运物流产业集群工程,并争取尽早打造成千亿产业链。”吴顺彬说,首先是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海、空港口岸优势和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等政策优势,以国际物流为重点,着力完善物流平台建设,积极培育壮大物流企业,加快发展专业物流体系;其次是加快航运要素集聚,构建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培育高端航 运服务业。集聚和发展航运交易、航运金融、海事仲裁、航运咨询、航运经纪等高端航运要素,争取促进航运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出台吸引航运要素进入厦门航运交易所平台交易的财政奖励措施和发展船舶交易市场的政策,推动厦门航运交易所与上海航运交易所合作,共同发布海峡航运指数,加快构建功能较为齐全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三是发展以海铁联运为依托的区域联动物流。加快晋江、龙岩、三明、吉安等陆地港建设及经营,推动潮州港三百门新港区合作项目;配合和推进前场铁路大型货场航空港冷链物流中心建设,发展海铁联运、海空联运;四是提升物流服务品牌。支持全市物流资源整合做大,鼓励本地港口物流企业以厦门为依托,到国内外广泛布点设网,投资经营物流业,扩大厦门港口物流企业的知名度;推动引进世界知名物流企业和中国物流百强企业来厦投资经营港口物流业;五是加快落实综改方案赋予的启运港退税等政策,争取国家支持海沧保税港区实施国际航运税收政策、船舶登记制度创新试点和离岸金融市场,积极申报厦门自由贸易园区。

  在厦门着手打造的航运物流千亿产业链中,对台先行先试既是厦门港重要的历史使命,也是一大特色。交通运输部和省委、省政府明确支持厦门探索建立海峡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今年七月底,两岸海上快件正式启动,海峡两岸最大的客滚运输船舶“中远之星”运载了两岸海运快件的第一单业务,它不仅为两岸间的快件提供了一个更加经济实惠的通道,也为两岸间的跨境电商提供了重要的服务保障,为厦门成为两岸跨境电商物流中转站打下基础。

  基于对台特色打造的“海峡邮轮圈”也是这条千亿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去年10月,首班以厦门为母港的邮轮“双子星”号起航,国际邮轮今年至目前已到港16艘次、38266人次。8月,厦门港务控股集团与皇家加勒比公司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暨2015年邮轮包租协议。根据协议,皇家加勒比将进一步加快以厦门为母港开设邮轮航线的步伐,明年包租期间,其旗下的“海洋神话号”将以厦门为母港安排8—10个始发邮轮航次,初步计划挂靠17个航次,都比今年有很大幅度的增长(2014年总共1个始发航次、3个挂靠航次)。

  按照厦门整体规划,厦门邮轮产业的发展并不是停留在增加航线和航次的表面,而是着力打造邮轮产业综合体。

  据悉,为使厦门国际邮轮母港发挥海峡两岸旅游资源优势,厦门正在积极整合两岸旅游资源,打造“海峡邮轮”精品航线,构建海峡邮轮经济圈。包括,以包租及引进邮轮公司等多种方式拓展航线,拓展吸引“飞机+邮轮”模式的包船业务。另一方面,逐步引导国际邮轮公司在厦设立区域总部,常态化运营以厦门为母港的邮轮航线。

  同时,厦门正在争取政策支持,实现以厦门为母港的常态化运营。包括,下一步在便捷通关方面将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政策,试点出入境程序和口岸管理条例的简易化,积极推进“团签散进”捆绑式通关政策、境外游客过境免签政策;简化演艺人员上船办证手续,允许其以备案管理形式登船从事演出活动;对访问港航次抵厦门的邮轮旅客实行24小时免签等。

  (记者:谢嘉晟  通讯员:胡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