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开幕

26.05.2014  10:30

部分东南亚华文文学作品。

  24日上午,由厦门市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会、厦门大学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心、泉州师范学院和菲华作家协会等联合主办的第十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开幕。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杜明聪出席。

  作为拥有27年历史的国际性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东南亚、大陆、台湾、香港及日本、韩国等地的专家学者160余人参加。新加坡文论家骆明、文学史家杨松年,菲律宾诗人江一涯,泰国散文家曾心等众多东南亚华文文学界知名人士应邀参会。会议以东南亚华文新文学的创作与批评为议题,并提出从东南亚华文新文学与“海上丝绸之路”关系的新视角来探讨其独特性与价值。

  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重耕委托,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萍在会上讲话。她说,厦门在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上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文化背景,厦门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在东南亚各国,闽南籍华侨占有相当大比例,闽南语在当地使用广泛。在东南亚华文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亲切的闽南文化元素。随着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成果的不断取得,中国与东南亚及世界各国之间的了解合作也会更加全面和深入。

   【观点】

  让“走出去”的文学能“回得来”

  毋庸讳言的是,在中国,知道东南亚华文作家的人,太少了。哪怕是中文系科班出身,很多人对东南亚华文文学同样知之甚少。新加坡文论家骆明在昨天的会议上讲了一个故事:一名北京女作家想找东南亚华文作家的作品研读,可是跑了很多书店都找不到,后来听说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上有,就专程来厦。

  骆明说,这个故事让他欣慰又心酸。欣慰的是这个研讨会确实为东南亚华文文学的推广和研究起到一些实实在在的作用,心酸的是,东南亚华文文学受到的关注还是太少。

  谈东南亚华文文学,就要说到对中国文学和传统文化的吸收。骆明自己的经历就很有代表性。说起来,厦门还是他的故乡——他生于厦门,长于新加坡。身在海外,但他仍是看着中国的书长大的。就本次会议提出的东南亚华文新文学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骆明希望这条“航线”是双向的——作为从中国“走出去”的文学,东南亚华文文学还应该能“回得来”,能够真正走进中国文学爱好者的视野,在华文文学海洋里占据一席之地。他期待中国能有更多大学开设东南亚华文文学课程,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者通过中国出版社推出研究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