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厦漳泉共谋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09.09.2014  09:24

泉州市市长郑新聪在介绍古船

    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自秦汉时期开通以来,一直是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福建在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历史上长期处于独特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福建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厦门、福州、漳州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昨日下午,在投洽会专题论坛上,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康涛,福州市市长杨益民,泉州市市长郑新聪,漳州市市长檀云坤围绕“合作、发展、共赢——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展开了对话与交流。

    谁是海丝起点 众位市长有话说

    说到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四位市长开始在论坛上分别针对各自城市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娓娓道来。

    杨益民介绍说,福州是福建省的省会,对外贸易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西汉时期,当时的东冶港就与东南亚国家有贸易往来,最鼎盛的时期清朝共有17个国家在福州设立了领事馆,福州当时也是五口通商之一,这也说明了福州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檀云坤则表示,漳州月港是大航海时代世界海洋贸易的一个重要枢纽,其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最早可以追溯至公元16世纪。

    “泉州虽然不是唯一的但是是最重要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郑新聪说,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无可争议的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与扬州、广州、漳州并称唐代中国的四大通商口岸。到宋元时期,泉州已是东方第一大港,13世纪的后期中国的官方文件里更是把泉州作为一个基点来计算世界各个国家的距离。

    “厦门是海上花园,同样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同时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康涛表示从起点的时间来看,厦门从时间上看确实比较晚。厦门的海丝历史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从明末清初,以海商集团垄断东亚、东南亚海上贸易为标志,自此以后,厦门在海上贸易上一直发挥重要作用;第二个阶段是五口通商以后一直到清末,当时关税一直被英国把持,厦门现在被大家最熟悉的景象就是,在拥挤的海湾里,有最大最好的轮船来来去去;第三个阶段就是改革开放以后至今,最有力的证明就是目前厦门占据了全省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

    亮出珍贵文物 展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魅力

    在此次论坛上,市长们更是亮出了来自四座城市的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的文物来展现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魅力。

    郑新聪带来了一个1974年在泉州港挖掘出来的一个宋代古船的仿制船模。郑新聪介绍说,这是目前挖掘出来的最古老吨位最重的商船,从船头的龙眼向前看可判断这是一艘商船,而且商船造船技术采用水密隔舱的技术,主要功能增强抗沉性、平衡性和牢固性这个技术13世纪后期由马可波罗介绍的西方,到目前为止,现代的造船仍然沿用这一技术。此外,从船上挖出来的物品主要是香料和鱼胶,当时专家鉴定是从东南亚回来的一艘大型商船,可以证明泉州港在宋代就与世界各地有紧密的商贸合作。

    杨益民则展示了一件从闽江边上的淮安古窑址出土的一个瓷器壶。他介绍说淮安古窑址在唐代的时候是非常兴旺的,当时大量的产品出口东亚和东南亚,由于地处闽江边上,生产出来的产品直接通过码头运往海外,目前在东南亚和日本等地区都能发现这个窑址出品的陶瓷。说明在唐代的时候,在唐代,福州的对外贸易已经是非常兴旺。

    檀云坤展示出了当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印章五彩大盘瓷器,以及在漳州出土的荷兰马剑银币、墨西哥银元、罗马帝国银元、泰国香蕉银币等多个国家的货币。“漳州月港在海丝之路上没有起大早,但是赶上了大集。”檀云坤说,目前全世界很多博物馆收藏了产自漳州窑的瓷器。说明了漳州月港能够让中国瓷器影响世界,同时开启了中国白银的货币时代。

    康涛则带了来自集美航海学院的一个航海用的六分仪(测量经纬度用)和两张航海学院的老照片。他介绍说,集美航海学院是成立于1920年,在东南亚航线的商船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船长毕业于这座学校,该校在东南亚的航海人才培养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而其中一张老照片上是集美航海学院的第一艘实习船,当时学校规定,所有学生想毕业必须独立开这艘船从厦门抵达上海,在当时是有一定风险的,当时上海媒体称之为“扁舟渡重洋”。而第二张则是航海学院在抗战时期转移大田县在水库里训练的图片。他介绍说,从这些历史文物中可以看出不畏困难勇于拼搏的海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