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过敏性疾病日】夏季防过敏的气象密码

11.07.2017  08:53

  冷饮、空调、夜市是小伙伴们夏季的标配。假感冒、皮肤过敏、过敏性鼻炎……高温高湿的天气可能引发或加剧过敏性疾病。今天(7月8日)是世界过敏性疾病日,小编和您一起看看夏季防过敏有哪些气象密码吧!

   35℃

  高温不会直接导致过敏,但容易导致细菌病毒滋生、食物腐败变质和小伙伴们贪凉,同时,伴随高温的还有强烈的紫外线。这些因素都容易引发或是加剧过敏性疾病。夏季,耳鼻喉、胃肠、皮肤过敏高发频发都与高温有关。

   室内湿度40~45%

  夏季高温潮湿,人体容易流汗,靠食用人体的皮脂分泌物或角质为生的尘螨大量孳生。尘螨容易在室温高于21℃、湿度大于50%的环境中繁殖。因此,控制室内湿度很重要。小伙伴尽量保持室内湿度在40~45%之间。

  一条棉被平均可栖息20万~70万只尘螨。尘螨大量孳生的夏季可以提高寝具清洁频率,勤换床单被罩。

   12小时

  夏季温度高,病毒等大量传播,人体新陈代谢快,皮肤很容易受外界影响,诱发过敏性皮炎。光敏性过敏性皮炎就是常见过敏性皮炎之一。

  光敏性过敏性皮炎表现为与光敏性物质或过敏原接触,再受到紫外线照射后,会在12小时内出现红斑,有肿胀感,可能出现水泡,并伴随有灼热感和痒感,一般不会痛感。光敏性过敏性皮炎大多发生在面部、前臂、手背等暴露部位。夏季防晒很重要,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晒准备。

   23:00~24:00时

  夏季的夜市火热无比。晚上的大排档消遣黄金时段,海鲜是大排档的畅销品。腐败的蛋白质容易引起过敏,海鲜易腐烂变质,易引发过敏的食物。加之吃海鲜时再喝啤酒等,食物种类又多又杂,容易引发肠胃疾病。大排档吃海鲜过敏的事时有发生,医院的急诊会有一些急性过敏病例。

   温差不超过5℃

  高温天里吃着冰激凌,吹着空调真是爽!夏季,小伙伴们喜欢吃冷食、吹冷气。冷食加冷气容易加剧肠胃过敏和形成冷刺激,出现打喷嚏、鼻塞、流鼻水等过敏症状。

  夏季是出汗的季节,但吹空调导致汗液淤积体内,将湿邪深埋在体内,成为困扰健康的一大隐患。使用空调时,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27℃,相对湿度在50~60%,医生建议,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为宜。

   通风

  为了凉快而紧闭门窗,使用空调而不通风,容易导致空气循环不畅,滋生霉菌等。保持空气流通是避免多种过敏性特别是过敏性皮肤疾病和过敏性耳鼻喉疾病的重要因素。日常注意定期开窗通风,使用空调时可以中途换气通风。同时,洗衣室、浴室最好安装排风扇,防止空气过于潮湿。

   世界过敏性疾病日由来

  2005年6月28日,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联合各国变态反应机构共同发起了对抗过敏性疾病的全球倡议,将每年的7月8日定为世界过敏性疾病日,旨在通过增强全民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共同来预防过敏反应及过敏性哮喘。

  延伸阅读:什么是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疾病又称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因为病人敏感性过高,血液中产生一种对某种特殊的过敏原过敏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抗体(IgE),病人有遗传倾向。IgE敏感可导致多种典型的过敏性疾病,例如哮喘、鼻炎、过敏性湿疹、结膜炎、食物过敏、药物过敏和过敏性休克等。其中最常见的是由花粉、尘螨、真菌和宠物等致敏因素引起的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