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福建饮用水安全 二次供水污染市民最关注

28.11.2014  08:58

    每天都要喝的水,是普通老百姓最关心的。那目前饮用水合格率到底是多少?昨日,福建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针对“我省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进行专题询问。记者从询问会现场了解到,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列席会议的相关人员,就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从水源、管网至二次供水环节等进行提问。同时,部分委员还特别关注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以及目前“畜禽养殖”对水源影响的治理问题。

    据了解,目前我省的水资源地环境和城乡居民饮用水是安全的。但是,水源保护和供水安全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如,一些地方及行业污染整治还不到位,部分地方的养殖业、石材业污染较为突出,影响下游水源水质,还有一些工业园区没有全面完成污水集中处理任务等。

    关键词一

    水厂技改

    结合厂区扩建,改造处理工艺

    供水设施建设管理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到饮用水水质及供应。目前,我省一些地方自来水处理工艺还比较落后,供水管网陈旧、老化、材质落后,漏失率比较高。二次供水也因卫生防护条件比较差,管理不到位,水质合格率不高,影响了饮用水的安全。

    对此,省住建厅厅长龚友群介绍,目前,我省80%的水厂是在2000年之前建的,在过去,这些水厂均是合格的。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大部分水源的水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水厂的工艺适应性相对比较差,要想保障供水安全,就必须对这些水厂进行改造。

    “目前对水厂的改造已有总体安排。1990年以前建成的水厂先行启动改造,明年或者后年,启动2000年前建成的水厂改造,总的目标是2018年完成水厂技改。其中,目前水厂已结合厂区扩建,进行了处理工艺改造。从明年开始,将结合宜居环境行动计划,分阶段推进水厂技改。”龚友群说,在调查中,二次供水污染也是市民最为关注的问题。

    对此,省卫计委主任朱淑芳表示,按照有关规定,二次供水的水箱容积设计不能够超过用户48小时的用水量,有一些地方在二次供水的水箱容积方面设计过大,跟用户的用水量不相匹配。特别是夏天温度升高以后,游离氯更容易挥发。还有水箱没有定期消毒和清洗,也会导致消耗更大的游离氯。对此将指导二次供水单位维持游离余氯水平,使之跟用水量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