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拿出专项资金补贴和奖励民营实体书店
“救救书店!”——近几年来,每当有实体书店关门,人们总会发出这样的呼声。书店是城市人文底蕴的重要载体。面对呼声,厦门市文化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局、文广新局送出政策“红包”,明确每年拿出200万元至3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补贴和奖励民营实体书店。
政府扶上马,民营书店如何走好这一程
真金白银奖励
1月29日,一场名为“金猴闹新春,陪你过大年”的活动受到了小朋友们的欢迎。知名儿童文学作家香橼姐姐来到厦门,带领孩子们重编《猴子捞月》的故事。这场活动的主办者是厦门书香阳光文化传播公司,该公司依托旗下的阳光书店与两岸阳光故事家族义工组织,一直在推动书香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台湾演说家钱康明、台湾儿童文学作家子鱼、两岸阅读推广人“花婆婆”方素珍等名家,均被多次邀请到厦门开讲座。
这些活动都是公益性质,因此,包括场地费在内的必要成本,一直是负责人陈雅勤操心的问题。可喜的是,按照厦门市文改办、财政局和文广新局2015年1月印发的《厦门市扶持民营实体书店发展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书香阳光符合特色奖励的资助条件,获得了数万元奖励。“资金补贴带给民营实体书店的好处显而易见。今后,我们可以放手去办更多有品质的文化公益活动。”陈雅勤说,这既能让读者得福利,也能带动书店的长远发展。
同样获得特色奖励的,还有厦门市华文图书有限公司海疆学术书店。
海疆学术书店成立于1992年,主要提供专业学术图书、文献资料,满足研究性的学习需求,一直是厦大教授寻觅珍贵学术资料的去处。2010年,书店因租金成本高企,从厦门大学搬到大生里的一个改造后的仓库经营。饶是如此,负责人陈社光仍因拖欠房东5万元的租金与水电费收到了律师函。一笔雪中送炭的10万元扶持资金,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书店也得以继续经营。
扶持政策给力
事实上,《暂行办法》除了给予特色奖励之外,还推出了成本补贴、贷款贴息、项目补助等三种扶持方式。
近几年来,厦门高企的店租让那些黄金地段的书店纷纷倒闭、迁址。以海疆学术书店为例,厦门大学内原址的店租高达现址的20倍。店租和人工成本已成为民营实体书店发展的两大制约因素。
这些正是《暂行办法》试图解决的核心问题。《暂行办法》明确,符合成本补贴资助条件的书店,可获得比例达25%、最高30万元的“真金白银”,这大大缓解了书店的经营成本压力。
成本补贴解决的是生存问题,但民营实体书店的发展壮大,还需要输血式的资金投入。民营实体书店长期面临资金瓶颈,而且由于自身资金周转周期较长,难以吸引足够的资本。而在《暂行办法》出台后,厦门天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经营部就获得了10万元的贷款贴息额度,从而得以盘活更多资金。
《暂行办法》还倡导从直管公房或公园闲置房产中,选择适合书店经营的场所优先配置给民营实体书店。据厦门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陈章志介绍,2014年度,厦门共有22家民营实体书店26个项目获得总计173万元的扶持资金。其中,获得成本补助、贷款贴息和特色奖励的分别有15家、2家与9家,项目补助因为很多书店缺乏有效凭证而空缺。目前,2014年度扶持资金均已到账。
脱困还须强内功
近年来,受图书网购、电子阅读等多种因素影响,民营实体书店的生存和发展日益艰难。在这一背景下,《暂行办法》由于扶持办法公开透明、可操作性强,得到相关从业人员的认同,称其为民营实体书店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不过,也有研究人士认为,政府补贴在短期内可以起作用,但一直补下去不现实。换句话说,政策能够让民营实体书店“解渴”,但要让其“脱困”,显然还需要更多办法。
陈社光总结指出,民营实体书店必须随着市场需求变化,改变观念和经营模式,谋求转型发展。“政府出台的免税政策、扶持资金目前只有5年,可以帮助书店渡过短期难关,但5年后如果转型不成功,还是得关门。”他说,民营实体书店需要经营出特色和优势,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今,海疆学术书店提出了建设线下专业图书与线上数据库结合的“数字书店”,并且已经投入资金整合资源,尝试进行转型。
如今,在厦门,像海疆学术书店这样具有“专”“精”“特”“新”特色的民营实体书店在不断增加,不少已经在读者中形成口碑。比如,晓风书屋在文史、学术书籍上水准独到,海沧区“纸的时代”书店经营模式别具一格,琥珀书店经常举办读书沙龙等,都各自形成了网上购书无法替代的吸引力和特色功能。
随着“书香鹭岛”活动月等公益性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厦门的阅读氛围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书店渐次登“鹭”。2015年,全国颇具知名度的晓学堂书店和西西弗书店分别入驻软件园二期和厦门SM二期新生活广场,为厦门民营书业带来一股新风。伴着社会关注与政府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强,以及民营书店自身的转型创新举措,厦门实体书店行业已经嗅到了春天的气息。 (福建日报记者 潘抒捷 林泽贵)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