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台“九合一”选举:国民党败在哪儿?
11月29日,台湾地区地方公职人员“九合一”选举落幕,国民党遭遇惨败。分析国民党此次惨败的主要因素,还是在于台湾内部。如果从岛内选民结构来看,主要有两点:
首先,败在经济不佳,中间选民失望。从数据看,马英九执政6年,台湾经济在2010年有亮丽表现后(增长率10.47%),便一路下滑,数年常为“保三”、“保二”(力保增长率不低于3%、2%)挣扎。更重要的是,这些年岛内经济虽增长缓慢,却也有不少积累,但普通民众收入却未同步增长。统计显示,从1999年到2013年,台湾GDP整体增加约50%。但同期岛内民众薪资扣除通胀后实质年均增幅为0。
马英九在经济政策上的不佳表现,自然也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此次国民党在地方选举的选情。现在,岛内民众普遍感觉荷包缩水,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也就转移到了执政的国民党身上,在此情况下,如何能继续吸引中间选民?
其次,败在整合不力,传统票源严重流失。泛蓝阵营内部屡传心结,高层矛盾重重。同时,马英九长期为人病诟决策圈太小,党内实力派参与党务、政务的积极性不断被挫伤。如近几年,不仅一些实力派对国民党中常委等党职“兴趣缺缺”,就连一些重要的地方公职选举也是“等呒人”。而在行政部门,虽然许多官员学历亮丽,却少有基层经验。结果导致许多政策不“接地气”,不仅民进党反对,蓝营内部也怨声载道。此次选举中,许多军公教人员更因存款18%的利率优惠和删减年终慰问金等政策,而拒绝投票,“铁票”也“生锈”。
可以说,这场选举是对马英九当局的“不信任投票”,是马英九施政团队政绩不彰所积累的民怨。与其说国民党输给了民进党,不如说是输给了自己。
“九合一”过后,岛内舆论一致都看向了两年后的2016年“大选”。众所周知,“九合一”选举一直被视为是2016“大选”前哨战。然而,岛内有舆论分析,尽管民进党战绩不错,可要争取2016仍有隐忧。
不少学者都认为,虽然民进党有此次“九合一”胜选的气势,也更可利用地方执政优势进行辅选动员,但面对2016年“大选”,绝大多数选民在投票时并非只会简单地想要“换人做做看”,还要考虑候选人是否有解决社会矛盾的具体政策,考虑到涉及自身的福祉,考虑到能否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现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岛内主流民意,今后,如果民进党继续顽固坚持否定“九二共识”,损害台湾民众福祉,显然与希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流民意相悖。因此,说到底,谁端出的“政策大餐”令民众满意才是最重要的。(党朝胜/社科院台研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