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国侨联特聘专家苏辉:打造世界顶尖中国光芯

22.09.2014  11:02

  打造出世界顶尖的“中国光芯”----福建中科光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苏辉博士。

  从福州走出的“中国光芯”拓荒者

  福建中科光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苏辉博士受聘为中国侨联特聘专家

  9月22日讯 如今,互联网已走进千家万户,光通信应用也家喻户晓。但光通信的核心半导体光通信器件人们却很陌生。长期以来,半导体激光器与探测器的核心技术,在国内一直是一片空白,被几家外国公司垄断。

  3年前,一位归国博士“扎根”福州软件园,成立中国首家半导体激光器和探测器研发生产企业。不久后,他打造出世界顶尖的“中国光芯”,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扭转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他,就是福建中科光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科学院福建物构所研究员苏辉。近日,苏辉受聘为中国侨联特聘专家。

共4页 1 2 3 4

  开启“中国光芯”的拓荒路

  1998年,苏辉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构所获得博士学位后,前往美国深造。在美国的12年时间里,他一直从事半导体激光器和探测器的研发和生产。

  在光通信产业链中,最上游也是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然而,国内在这一领域仍属空白,在全球范围,专业生产这种芯片的企业也不过数家。由于只能从国外进口芯片,中国光通信行业长期只能集中于产业链的低端,不仅承担着高昂的成本,技术上也受制于人。

  2010年,苏辉毅然回国,入选中国科学院人才引进的“百人计划”,加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构所担任研究员,主要研究光通信的半导体激光器与探测器的产业化。2011年,苏辉带领中科光芯“落户”福州软件园,把目光瞄准半导体光通信器件芯片的研发和生产。

  苏辉不仅开启了这一领域的拓荒之旅,也探索产学结合的新路。2012年,苏辉的实验室诞生了中国光通信产业第一个“中国芯”,这标志着中国光通信产业链中最上游和最核心的技术被攻克,中国光通信产业链完全打通。

  目前,中科光芯已成为国内唯一拥有完整的外延、芯片、器件工艺生产线,具有独立设计和规模化生产能力的芯片生产企业。

  探访“中国光芯”出生地

  福建中科光芯所在的软件园E区,位于市区马鞍山的小山谷中。青山环绕下,格外安静。苏辉的办公室里,除了办公桌和沙发,还有用来和学生们讨论的圆桌、白板和投影仪等。

  什么是光通信?苏辉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在过去,分别住在两座山顶的人们,一个人用手电筒发出不同频率的光,通过空气传播,另一个人肉眼看到光,接收到信息,在现代光通信中,半导体激光器就是手电筒,半导体探测器就是人眼,而光纤就是中间的传播介质。

  在苏辉的带领下,记者穿上特制的实验服、鞋子,带上手套、口罩,“全副武装”进入实验室。在老化间内,记者看到了半导体激光器和探测器中的芯片。用肉眼看,这些比灰尘还小的金属粒排列在扩晶环上。苏辉告诉记者,这些芯片通电后,会发出肉眼看不见的高频激光,将信号传输到头发丝粗细的光纤里。光纤的另一头连着接收器,负责接收并将其“翻译”成人们看得懂的信息,从而实现一次完整的信息传输过程。

  “正是这些芯片,实现了光电信号的转换,这是光通信中最核心的技术。”苏辉说。

  打通光纤入户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我们生产的半导体激光器和探测器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现在,公司芯片产量可达每个月100万粒。”苏辉表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国内空白,但还远远不够。

  “目前,我国光通信核心芯片的研究最缺的还是人才。”苏辉说道,现在国内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人不多,不少还是从海外引进的人才。“这里不仅创业环境好,通过省、市侨联等平台,还可与志同道合的华侨交流想法。”

  谈到未来,苏辉表示,目前,我国大多数地方仅实现了“光纤入楼”,相当于几户人家“平分网速”,而未来的趋势将是光纤入户。“要实现光纤入户,最重要的是解决成本问题,其中光芯片既是产业链条的技术核心,也是价值核心。”

  苏辉说,未来公司将朝着集成、封装的方向发展,以减少成本,提供更多更方便的“中国光芯”,打通光纤入户的“最后一公里”。

  (福州日报记者 李夏薇/文 黄立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