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盘点今年七八月台风特点

06.09.2015  18:32

中国气象报记者段昊书

  通常而言,7月至8月是台风最活跃的月份,也是台风对我国影响最频繁的时期。8月28日,记者专访了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董林。她指出,受厄尔尼诺影响,今年7月至8月台风生成个数偏少而强度偏强;同时,不少台风特点鲜明,值得进一步研究。

   登陆我国台风较常年偏少1.6个

  董林告诉记者,今年7月至8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7个台风生成,较常年同期的9.8个偏少2.8个;7个台风平均强度为47.8米/秒,常年同期台风的平均强度则为38.8米/秒,今年七八月份的台风强度偏强;第10号台风“莲花”和第13号台风“苏迪罗”曾在我国登陆,而常年同期登陆我国台风的个数为3.6个。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今年第9号台风“灿鸿”在7月13日才停止编号,但由于其生成于6月底,因而未被统计在7月至8月的台风当中。

  不少气象爱好者发现,今年7月至8月的南海台风似乎偏少。董林说,常年同期在南海活动的台风(包括从西北太平洋移入的台风)为4个,而今年却只有“莲花”1个。南海台风偏少的原因较为复杂,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今年台风生成地偏东,同时,副热带高压西脊点亦偏东。因此,台风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后,一般先向西北方向行进,在东经125°以东越过副热带高压西脊点后转向东北方向移动,没有机会进入南海海域。

  台风生成地偏东是否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董林说,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东经150°至180°之间,低纬度地区海温偏高,这与今年台风生成地较常年偏东的特征相吻合。此外,从目前来看,今年7月至8月台风生成及登陆我国的个数均偏少,但极值强度和登陆强度均偏强,也是因为受到厄尔尼诺的影响。

   苏迪罗”强度大 致灾重

  董林说,尽管今年7月至8月台风生成个数偏少,但这些台风却各有特点。

  致灾最严重的是第13号台风“苏迪罗”。“苏迪罗”在8月7日和8日先后登陆我国台湾和福建,登陆时分别为强台风级和台风级。同时“苏迪罗”带来风雨影响较大,也是其致灾较严重的原因之一。

  “巅峰期”强度最强的台风是第13号“苏迪罗”和第16号台风“艾莎尼”,均达到了超强台风级(65米/秒,17级以上)的强度。

  生命史最长的台风是第11号台风“浪卡”。它在7月4日2时生成,于7月18日5时终止编号,生命史达15天。董林解释说,台风平均生命史为5.5天。

  “浪卡”生命史较长主要是由其路径特征所决定的。其生成纬度低,登陆日本之前没有遇到大的陆地,这对其能量长时间维持非常有利。今年7月至8月,生命史最短的台风是14号台风“莫拉菲”,但它的生命史也有6天半。总体来看,因为强度偏强,今夏“长寿”的台风颇多。

  路径最诡异的台风为第15号台风“天鹅”。它在移入日本海后路径向西偏折,在海参崴登陆后移入我国东北地区。台风在高纬度折向西行的情况非常罕见。通常情况下,台风在高纬度地区会因进入西风带系统而自西向东运动。“天鹅”进入西风带后,其东侧有一高压脊发展。随着高压脊加强西伸,“天鹅”最终掉头向西。

  最为顽强的台风则是“死而复生”的今年第12号台风“哈洛拉”。它是从中太平洋移入的“外来户”。7月18日17时,“哈洛拉”强度明显减弱,已无法达到热带低压级别,因而停编;但在20日8时,随着气旋发展条件转好,“哈洛拉”再次加强到热带风暴级别,因而得以续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