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全面融合

27.10.2014  13:06

  10月25~26日,2014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这场汇聚了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代表的盛会上,40多名专家学者发表了主旨演讲。他们围绕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和模式,解读国家政策,展望农业信息化发展前景,探寻国内外农业信息化新技术,推介农业信息化成熟解决方案。

  论坛上,与会者一致认为,我国已总体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全面深度融合,必将促进农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对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抢占现代农业发展制高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电子商务促进农户对接大市场

  近年来,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部副主任张新红介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农产品电商平台已逾3000家,农产品网上交易量增长快速,以阿里巴巴平台为例,农产品销售额从2010年13亿元迅速发展到2013年前五个月的15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00%。

  大城市郊区涌现了一批如北京任我在线、沱沱工社、上海菜管家、武汉家事易等为市民提供日常生鲜农产品的电商企业,且发展势头强劲。部分农民、合作社、批发市场也开始尝试电子商务。山东、浙江等地出现许多大型“淘宝村”、“淘宝镇”,并带动周边物流、金融及上下游产业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始转型探索线上交易,如四川中药材天地网依托全国药材市场设立分支机构和信息站点,形成了庞大的线下服务网络,2012年入驻商家突破9000家,注册会员达28万。

  专家普遍认为,农产品电子商务为传统农产品营销注入了现代元素,在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促进产销衔接和公平交易、增加农民收入、倒逼农业生产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显示出明显优势。

  农业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我国将积极筹备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建设,促进农业经营信息化。主要包括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重点支持优势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探索经营模式升级与配套信息化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市场的高效对接、各种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与技术的应用等核心工程项目,旨在通过农业经营方式的信息化改造,加快新型流通业态发展,提高农业竞争力。

  农业物联网应用在五大环节取得突破

  在农业物联网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分论坛上,与会专家介绍,目前我国农业物联网在5大环节应用取得了明显突破。

  在农业资源的精细监测和调度方面,利用卫星搭载高精度感知设备,获取土壤、墒情、水文等信息,配合农业资源调度专家系统,实现科学决策;在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方面,利用传感器感知技术、信息融合传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构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自动监测;在农业生产精细管理方面,应用于大田种植、设施农业、果园生产、畜禽水产养殖作业,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和科学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在农产品质量溯源方面,通过对生产、流通、销售过程的全程信息感知、传输和处理,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在农产品物流方面,利用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实现产品信息的采集跟踪,有效提高农产品在仓储和货运中的效率,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

  针对农业物联网工作的推进情况,农业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3年,农业部在天津、上海、安徽率先实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支持三省市根据各自经济、社会及农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特点,分别以设施农业、奶牛养殖与水产养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和农业电子商务推进,大田粮食作物生产监测为重点领域开展试验示范,探索农业物联网可看、可用、可持续的推广应用模式,并在全国范围内分区分阶段推广应用。目前,工程进展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效。

  农业云计算与大数据带来政府服务模式创新

  目前,云计算、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对于农业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它所带来的技术突破推动农业全面迈向信息化时代。正如山东农业大学校长温孚江所说:“大数据必将对未来农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论坛上,中国农科院信息所副所长王文生从国际大数据研究与应用现状、农业大数据未来应用等方面,全面论述了农业在云计算、大数据时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与会专家表示,农业云计算与大数据的集成和未来的挖掘应用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农业发展中,大数据不仅可以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各环节,而且能够帮助农业实现跨行业、跨专业、跨业务的发展。农业云计算与大数据可以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方便,而且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通过这种“大数据驱动”的农业,必将使农民的生产活动变得更有效率、更开放、更精细。同时,基于大数据的分析,也能帮助政府有效监控各种农业政策的实施情况,及时纠正农业生产中的偏差和失误,实现政府服务模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