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岁老教授“不退休” 教师需“言传”更重“身教”

11.09.2014  00:26

新华网南京9月10日电(夏鹏、肖琼琼)9月10日,星期三,是我国第30个教师节。老教授周仲瑛和往常一样,早上8时准时来到他的“课堂”诊室,开始他一上午的门诊“教学”。

今年已经86岁高龄的周仲瑛出生在中药世家,早年跟随父亲学医,1948年开始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从事中医内科医、教、研工作近70年。

周老,我经常要出差,所以这个药剂能不能做成药丸?这样我携带方便。”患者朱文杰告诉周仲瑛。周仲瑛闻言点点头,转过身告诉记录处方的学生:“颗粒状,拇指大,每颗6克,日2-3次。

周仲瑛的问诊耐心细致,每位患者一进门,周老便观其面色,患者坐定后,一边号脉一边详细地询问病情,然后制定治疗方案。整个过程,周老不仅详细回答患者提问,还时不时查看处方,为达到最佳效果,周老还依据情况随时调整方案。

周老每次看病都非常认真仔细,”从扬州赶来问诊的陈冰说,“老人家每次看病开的药都不贵,效果却很好。

周老开的药都是相对便宜的,比较轻的病可能一天几元钱,重一点的病也就一天30元、50元就解决了。”周仲瑛的学生陈四清说。

他是有门诊就要上门诊,所以尽管今天是教师节,他依然会上门诊。”从2004年开始一直跟随周仲瑛抄方学习的朱垚介绍,在2012年以前,周老每周要上5次门诊,经常从早上8时一直到下午4时,有时病人从外地赶来,再晚,他都坚持给病人加号。“今天本来只有12个号的,但是有三个病人是从外地赶来的,所以临时又加了3个号。

在学生眼中,德高望重的周老对病人是和蔼可亲的,但对学生的学习可是一丝不苟。“中医是中国传统学科里面很特殊的一门学科,它讲究临床实践,它的教学模式讲究师承,跟师学习,所以名师指点对学生的学习和临床水平提高有很大帮助。”陈四清说。

临床是遇到什么就说什么,遇到需要重点提示的地方要讲一讲”,周仲瑛说,“中医的传统教育就是从事临床带教,按照中医的理论和辩证医治的精神逐步融会贯通,最终提高医术和疗效。

为此,在周仲瑛执教的半个多世纪里,他要求学生每周必须随其上门诊抄方2~3次。在诊室内,记者看到周老的六名弟子正抄着处方,并把病例整理、拍照,其中还有像陈四清这样早已毕业多年的“老徒弟”。

老先生经常讲,坐功是中医的基本功,你要能坐得住,把病人看好,”朱垚说,“老先生这么大年纪,我们交给他的论文,即使我们已经改了三四遍,到他那里他还逐字逐句看,连标点符号都认真修改,很不容易”。

从1979年招收硕士生,1983年招收博士生以来,周仲瑛以严格的要求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了一大批中医事业的栋梁之才,他不仅把诊室当作课堂,更将自己的祖传学术和毕生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他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包括他家的祖传医术经验,从来没有保留。周老认为,中医是服务人民大众的,所以他的知识应让更多人掌握,让更多患者受益。老师这样做,我们在临床上也这样做”。学生朱敏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