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足“绣花”功夫 抓好“清朗”行动

11.05.2021  13:40

  5月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网信办负责同志介绍了2021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有关情况,再次提出要严厉打击引发网络粉丝群体非理性发声应援等行为,并在随后答记者问时,就此前被舆论热议的粉丝“倒奶打榜”事件表态,明确要加强“饭圈”研究,引导理性追星。存在既久的“饭圈”问题,由此再次被纳入公共治理视野。(5月9日《北京青年报》) 

  近年来,发生在未成年人群里的“饭圈”网络欺凌和网络暴力现象呈现出苗头性、倾向性趋势。之前,国信办也多次要求禁止诱导未成年人,打榜应援、刷量控评,整治煽动粉丝互撕行为,但收效甚微,远远达不到威慑作用,以至于“饭圈”网络欺凌和网络暴力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越演愈烈之势。

  最为典型的一例是,前不久,一位自称“郭老师”的女生,在直播中行为举止不仅粗鲁,还经常出现不雅内容,但就是这么一位女生,却成为了知名网红,受到了很多网友的追捧。更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某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点名批评这位“郭老师”之后,却引发了很多“郭老师”粉丝的不满,甚至于在微博评论留言把矛头直指主持人、并要求其“公开道歉”,紧接着,“郭老师”被全平台封禁15天也怪罪于主持人。一时间,网络上给人留下一种“说真话受排挤”、“戴着面具来做人”的感觉。

  究其“饭圈”乱象,实乃网络平台、娱乐节目制播单位、与赞助厂商的利益驱使等原因所致,他们为了达到吸引流量、赚取暴利,故意编造各种骗人的伎俩,诱导青少年粉丝非理性对立、攻击;同时,“饭圈”乱象的背后,还潜藏着“黑灰产”链条,制定“花钱投票”机制,利用黑账号进行刷量、人肉搜索、恶意营销、无度消费、抹黑造谣等等,“饭圈”里的乌烟瘴气,妥妥的是娱乐圈行业规则和行业竞争下的缩影。

  网络不是法外地。因此,严厉打击和整治互联网上的盲目模仿、低俗恶搞、内容涉黄、浮夸出格,以吸引眼球、追求流量为目的的违法违规和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原则的网络行为,明星大碗及其背后机构、官方粉丝团的网上行为,网络粉丝群体非理性发声、应援行为,以及网络暴力、网站平台热点排行等乱象,强化平台管理,建立并完善规范化管理体系和长效工作机制,已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整治“饭圈”乱象也要下足一番“绣花”功夫,做到分类指导,精准施策,高效防控,全面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重拳出击、严打整治“大格局”。一方面,严厉约束平台和节目制播单位、赞助厂商,要坚持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至上的框架内,进行规范化经营相关活动,不准“花钱投票” “花钱刷粉”“买卖大V”等“烧钱”模式,而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坚决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以虚假账号和恶意木马等进行欺诈、盗窃、钓鱼、刷单等各种类型的“黑灰产”行为,坚决查禁“网络直播”当中的诸如语言挑逗、表演低俗、恶俗现象和不雅视濒。

  共同营造健康清朗的网络舆论氛围。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政府、学校、老师和家长及全社会都应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发挥好自己的作用,让青少年在成长中,树立正确的的“三观”。政府要让粉丝群体有相关的规章制度去遵循,能够稳健运营、秩序井然,让文明追星的行为始于自发、终于自觉;作为引导舆论的“媒商”,应发出最强音,积极宣传正能量,对理性追星的粉丝加大宣传,对不理智的粉丝立即曝光,让粉丝在耳濡目染中做到理智追星;学校、老师和家长应该主动去引导教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三观”,别为了一点儿流量,扭曲了价值观和美好生活。(泉州文明网 朱波)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