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下筼筜村:整村推进 “推”开幸福门

01.09.2015  16:38

   宁德网消息(记者 王志凌 苏晶晶 通讯员 蔡雪玲) 眼下,新一轮紫菜养殖旺季行将开启,走进福鼎市紫菜生产专业村——店下镇筼筜村,家家户户织网修船,一派繁忙景象。徜徉村中,宽敞整洁的水泥村道,改造一新的渔家新院,守护一方的防洪堤岸线,堤外,阳光、沙滩、蓝天、碧海,风光无限。

  筼筜是福鼎市第3批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重点村。2011年以来,以项目为载体,该村累计筹集各级帮扶资金千余万元,建设安全饮水工程,除险加固水库,强化加固海堤,开通筼筜至小筼筜公路,建设500吨陆岛交通码头及码头连接线,改造绿化村口广场、停车场,村庄200多栋房屋立面改造……村庄基础设施焕然一新。

  与此同时,村里从发展群众经济入手,引导科学养殖,创新生产模式,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半自动化加工厂,推进紫菜精、深加工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海带养殖比重,建立黄瓜鱼种苗培育基地和南北白对虾养殖场;鼓励和引导渔民发展远洋捕捞,目前全村拥有大马力远洋捕捞渔船16艘,并通过创建“信用村”,争取落实金融部门500多万元的支农贷款,解决了60多户农民生产资金短缺问题……多措并举,筼筜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前2010年的3500元,2013年增至10500元,2014年再提高至1.2万元,村财年收入也从此前零收入到目前可收入10万元。昔日典型的沿海穷村,成为历史。

  “这几年,村里方方面面变化很大,大家靠紫菜挣了钱,盖了新房、买了车,日子越来越好了!”细数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带来的变化,紫菜养殖户陈桂明称道连连。

  筼筜之变,是福鼎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一个生动缩影。围绕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目标, 2002年以来,福鼎市连续实施4轮以“部门挂钩、资金捆绑、干部驻村”为主要形式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着手,通过集中安排资金项目、帮扶完善基础设施,指导开发扶贫产业、提升社会事业、建立各项制度等方面,推动建立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造血”机制,激发扶贫源动力,实现集体村财、村民个人“双增收”,累计有200多个建制村脱贫,约占建制村总数的80%。

  其中,2014年第4批新一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启动以来,确定20个村作为重点村,安排3个省直、16个宁德市直、23个福鼎市直部门挂村帮扶,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联动帮扶到户全覆盖。

  通过部门挂钩、项目带动,促使20个扶贫开发重点村项目总投入达到3195万元。其中,在推动农村发展方面,新增土地整理面积1508亩,新改造农田面积2032亩,新增经济作物面积1465亩,新增林竹面积3640亩,新增水产养殖面积153亩,新增畜牧养殖1780头,组建专业经济合作组织18个,引进企业17个,带动农户1128户,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655人次,培训新型农民267人次,培养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71人,创办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15个,推广农村创业致富项目19个。在改善生产生活设施方面,新建硬化道路23.6公里,新建机耕路48.8公里,新建或修复引水灌溉渠道64公里,新增村道照明15公里,安装照明路灯369盏,新增照明用电覆盖人口5696人,新增有线电视覆盖人口4935人,新增安全饮用水覆盖人口7927人,新增程控、移动电话2016人,完成造福工程搬迁和危房改造232户、建筑面积2.28万平方米;在促进社会事业进步方面,新建村级“六大员”综合服务站12个,新建卫生所3个,新建各类养老院4个,新建公厕14个,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165次,新建、改建农民文化活动场所9个,建设农家书屋10个,新建、改建学校4所、面积905平方米,资助贫困学生96人,慰问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贫困户等特殊群体1605人次。

  整村推进,“推”开幸福门。赤溪、柏洋、三佛塔等一批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群众安居的美丽乡村在福鼎竞相涌现,家在画中住、心往小康奔,发展佳话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