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看思明区人大如何服务强区发展

29.01.2015  14:48

        思明区人大代表视察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2014年,厦门市思明区人大共召开9次常委会会议,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27项,组织代表参加44场次视察;作出13项决定(决议),有效推动经济发展、养老事业、老旧小区改造等经济和民生工作;组织办理代表议案3件、建议68件,办理率100%,其中满意率83.8%,基本满意率16.2%……

        一滴水里观沧海,一粒沙中见世界。每一次履职尽责,都映照出思明区人大代表们“用情为民代言,用心为政建言”的高尚价值观,折射出思明区人大常委会主动适应新常态,助推缔造美丽厦门和幸福思明的新成效。

        对于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对此,今年思明区将集256名人大代表之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法治建设为总指引,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履职能力以及队伍建设力度,从产业、社会、城市三个转型入手,为推动美丽厦门建设和实现幸福思明作出新贡献。

        着力科学发展

        积极参政议政

        建设美丽厦门,核心是加快转型升级,其中产业转型是根本支撑。作为第三产业占比高达90%的思明区,实现区域经济又快又好、有量有质发展是今年全区的奋斗目标之一。由此,当25日思明区人大代表们踏进龙山文创园时,便积极对“龙山模式”的未来之路开展热烈讨论。

        思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许跃生首先开腔:“‘龙山模式’本身就包含了产业、城市、社会三个转型,这样的‘微改造’破解了资源缺乏难题。其实思明区还有不少空旷的厂房建筑群,都可以复制‘龙山模式’。”

        “龙山文创园未来发展最大的优势是其自身具备‘龙山模式’和‘合伙办公’创业商务平台。”思明区人大代表黄秀惠分析。“产业园区要有一定的规模和企业密度,企业之间要有较高的关联度,才能突出有限的支柱产业方向”,思明区人大代表杨毅说,“如何突出龙山文创园的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是当下要考虑的问题。

        这只是思明区人大着力科学发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一个缩影。

        一直以来,思明区人大综合运用听取和审议专项报告、视察、调研、询问等多种手段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规划、选商引优、分类指导、示范引领等一系列意见建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2014年,思明区房地产业税收比重下降至27.6%,现代服务产业税收比重上升至54.7%。

        深入开展“走百企、访百商、促百项”活动,主动服务、排忧解难,挂钩厦门安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20家重点企业,联系海峡明珠广场等10个重点项目。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参加相关工作和活动达1736人次,提出建议757条,参与推动项目建设203个。

        围绕实施“高、新、特”产业发展战略,思明区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区政府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促进政府部门落实制定产业指导目录,出台一揽子扶持政策,设立现代服务业发展资金,实行核算统计方法等“五个一”举措,有效推动“高、新、特”产业发展。

        增强监督实效

        依法保障民生

        这一年来,思明区人大代表姜秋月都很高兴,很欣慰,因为她在2014年1月,思明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联名15名区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街心公园建设改造的议案》扎扎实实地有了成效——石子路两旁的蓝花楹在点点星辉间肆意生长,居民在新安装好的文体器材上锻炼身体,一旁的石椅上,三三两两的人群坐在一起话仙(闽南语:聊天)。他们说,这是人大代表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幸福感不断提升。

        2013年7月初,厦门市委、市政府制定了《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此后,原先政府包打天下的思维定式,通过简政放权,有了居民间相互扶持,共同缔造家园发生了奇妙转变。乘着这股“春风”,思明区人大坚持视察调研与工作监督并举,听取审议与助推试点并重,身体力行与协助帮扶并进。

        “听民意、解民忧、护民利、惠民生作为人大工作的首要任务。”许跃生主任说。对此,区人大代表们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全年共组织代表参加各种座谈会、通报会、评议会等活动934人次;举办慈善活动50场次,筹集善款246万元;助学助困2771人,捐助资金66.1万元;促成政府投入1400万元,改造5个老旧住宅小区、建成13个街心公园。

        思明区不少居民有一张小小的卡片,卡片虽小,情意却大。这张“代表联系选民服务卡”上印有人大代表的联系电话,如果对代表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只需要拨打联系卡上的人大代表的电话诉说即可。

        这就是思明区人大常委会创新开展的,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活动“五项制度”(建立代表联系选民制度、代表接待群众制度、代表回选区制度、代表联系群众考评制度、代表联系群众服务保障机制)。目前,全区256名代表已与688名选民建立相对固定联系,印发“代表联系选民服务卡”28986张,设立意见箱87个,建立“代表之家”、“代表接待室”91个,代表共接待群众4393人次,收集群众提出的问题875个,基本解决532个。

        加强履职能力

        夯实城区基础

        思明区鹭江街道的小学社区原是个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环境卫生、车辆停放等问题不断,居民怨声载道。但如今,该社区的面貌已焕然一新,破损的路面变成了沥青路、裸露的电线统一规整、小区门前的废弃空地成了街心公园……

        “城市要转型,必须增强承载力,提升宜居度。很显然,老旧小区的存在影响了这一转型进程。”思明区人大代表洪志坚说。于是,在思明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洪志坚代表领衔、12名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改善老旧住宅小区居住环境及物业管理的议案》。

        思明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与全面推进“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相结合,出台相关方案措施,大力推动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和环境改造提升。截至目前,思明区已对26个老旧住宅小区实施硬件设施改造。让人欣喜的是,改造后的老旧住宅小区均已成立业委会或自治小组,不仅有效改善了部分老旧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也切实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行动有力度,思想必先有高度。25日,由思明区委宣传部主办的“价值观论坛——人大代表之谈”开讲,通过四位人大代表上台逐一讲述自己眼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履职尽责,做好民意的‘代言人’”的思想共识。

        着眼认识抓学习。思明区人大坚持理论学习与典型教育相结合,远学焦裕禄、近学谷文昌,对照“三严三实”,开展“共同缔造幸福思明我要做什么”群众路线专题大讨论,着眼实质摆问题。一年来,思明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和机关工作人员接地气抓调研720人次,为民办实事、解难事598件,作风建设步入新常态。

        司法是城市发展的基本保障。思明区人大注重与司法机关的工作联系,综合运用集中视察、调研检查、法院开放日、办理涉法涉诉信访件等监督形式,与司法机关保持良性互动,进一步发挥司法机关在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主力军作用。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
军地领导在福州检查指导征兵体检工作
  8月3日,副省长、省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金福,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