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钢集团成功跨入“利税百亿俱乐部”经验与启示

12.07.2018  16:43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任职期间,曾两次莅临三钢集团,指出“三钢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头,改革发展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具有典型示范意义,要在全省推广。

  □省国资委资运处 提供素材 林晓丹 文稿整理

   编者按: 根据省领导在《从三钢跨入“利税百亿俱乐部”看如何推进我省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八闽快讯》专报件第212期)上的批示精神,省国资委领导带领相关处室同志于今年4月底专程赴三钢集团调研,对三钢集团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研究,形成了《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打造全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一流企业——三钢集团进入“利税百亿俱乐部”的经验与启示》的调研报告,本文内容主要源自于此。

图为南区全景图。郑玉林 摄

  2018年,三钢集团建厂60周年。六十年时光,一甲子春秋,三钢集团及三钢人用优异的成绩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老国企是如何坚持改革创新,砥砺前行,以昂首的姿态屹立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的。2017年,三钢集团产钢1119.41万吨,比增7.75%;实现销售收入510.20亿元,比增70.93%;实现利税108.39亿元,比增389.56%,其中利润83.42亿元、比增580.42%,税金24.96亿元、比增152.63%;成功跨入“利税百亿俱乐部”,取得了建厂以来的最好经营业绩,并连续30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

  在全国钢铁企业对标中,三钢集团资产总额排名第24位,产钢排名第17位,利润总额排名第4位,总资产贡献率排名第2位,吨钢利税排名第1位。今年以来,三钢集团生产经营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1~5月累计产钢494.58万吨,比增11.38%;实现营业收入232.78亿元,比增19.51%;利税合计52.15亿元,比增134.81%;其中利润40.79亿元、比增163.23%;税金11.36亿元、比增69.22%;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保持同类型企业先进水平。

  诚然,三钢集团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国家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和制止盲目投资使钢铁行业回暖这个大环境,也与三钢集团作为福建区域市场的龙头企业享有的地利相关。但作为一家地处山区,毫无资源优势,物流成本高,规模不算大的山区钢铁企业,能在全国钢铁企业对标中多项指标走在前列,不是钢价回升、行业回暖就能涵盖得了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任职期间,曾两次莅临三钢集团,对三钢集团的发展予以充分肯定,指出“三钢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头,改革发展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具有典型示范意义,要在全省推广。

  三钢集团的发展道路,让我们看到了一家老国企,如何在市场竞争的洪流中,不断焕发出青春的活力。简单从四个方面来概括就是:兴企有策——坚持发展为先,做大做强;创新有道——深化改革,始终坚持技术、产品和机制创新;治企有方——狠抓精细管理,推动全流程成本管控;强企有魂——弘扬企业家精神,凝心聚力,坚定信念共谋发展。

黎立璋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三钢集团对环境保护的追求将“永不知足”。李南轩 摄

   兴企有策:坚持发展为先,做大做强

  三钢集团坚持战略引领,实施生产经营和资本运作“双轮”驱动,善决策、抓项目、促升级,注重内涵提升和外延扩张相结合,全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

  坚持战略引领。发展是第一要务。企业要实现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正确的战略来指引。针对钢铁行业严格的产业政策和近年来行业遭遇的“寒冬”,2016年初,三钢集团设立了三钢闽光物联云商、非钢发展、钢铁产业布局调整等10个战略发展研究项目组,开展信息收集、政策研究、市场调研、项目考察等工作,确定了公司“十三五”发展战略:依靠生产经营和资本运作“双轮”驱动,做强做精钢铁主业、围绕主业适度多元发展,实现从“生产型企业”向“生产服务型企业”的转型升级,努力把三钢集团打造成为全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一流企业。具体战术:实施受限产能大型化升级改造、内地产能向沿海转移、品种结构优化调整;钢铁主业整体上市,适时整合重组省内钢企和上下游相关产业;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建设物联云商项目。目前,三钢集团“十三五”发展战略正稳步推进,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坚持挖潜改造推动内涵发展。兴建于1958年的三钢集团地处偏远山区,资源短缺,运输受限,生产成本高。但三钢人没有“等、靠、要”,而是想方设法把劣势限制到最小,通过对现有企业挖潜改造,实现“滚雪球”的内涵提升,不断把企业做大做优做强。

  1995年,三钢钢产量仍在50万吨左右徘徊;1998年钢产量突破100万吨;2003年钢产量突破200万吨;2005年钢产量突破300万吨;2008年钢产量突破500万吨。此后的十年,三钢集团按照“经济、先进、适用”的原则,始终坚持不懈地推进装备“大型化、现代化、绿色化”改造,推动工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三钢集团现有很多工艺装备都是当前省内最先进的装备,比如,220平米烧结机是当前福建省最大的烧结机,1800立方米高炉是福建省炉容最大的高炉,120吨转炉是福建省最大的转炉,板坯连铸机、中板生产线、圆棒生产线等都是福建省现有唯一的生产线,三钢集团也是福建省内唯一一家从焦化到轧钢的全流程钢铁企业,实现了企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了发展质量。2016年钢产量1038.91万吨,真正跨入千万吨级钢企行列。

  2017年底,三钢集团产能转移及产品结构调整规划项目已经省经信委批准同意,计划投资80多亿元,实施工艺装备升级改造、内地产能向沿海转移、品种结构优化调整,进一步改进、提升环保工艺装备,让无组织排放能得到集中管理、集中处理,使三钢集团的环保治理达到冶金行业超低排放的标准。到“十三五”末,使三钢集团所有工艺装备全部实现大型化、现代化、自动化、绿色化、智能化,进入钢铁行业竞争力极强方阵。

  强化资本运作实现跨越发展。三钢集团注重内涵提升和外延扩张相结合,强化资本运作,抢抓机遇、创造条件推动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战略落地,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钢集团在2007年成功兼并重组民营企业——福建三安钢铁有限公司的基础上,2014年,又抓住钢铁行业发展低谷的有利机会,科学决策,果断出手,设立福建罗源闽光钢铁有限公司,兼并了位于沿海罗源湾的福建三金钢铁有限公司,实现了三钢集团沿海战略布局的新突破,一跃成为年产能1000万吨的钢铁企业。

  2017年11月份,三钢集团又通过司法拍卖成功竞买福建正和钢管有限公司,设立了漳州闽光钢铁公司,今年6月份漳州闽光将实现复产。通过一系列的兼并收购,形成了三明本部、泉州安溪、福州罗源、漳州闽光四个钢铁生产基地,优化了钢铁产业布局,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三钢集团还积极推进三钢闽光重大资产重组,成功配套募集资金30亿元,实现了三钢闽光上市以来的再次直接融资,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局面,降低了资产负债率,三钢集团资产负债率由2015年的70.80%下降到2017年末的49.47%,大大增强了企业抗风险能力。此外,三钢集团还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积极创造条件“走出去”到海外发展。

三钢建厂60年之际,该厂老领导老工人回到厂里,在三钢博物馆参观。李南轩摄

   创新有道:坚持技术、产品和机制创新

  三钢人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在资源、区位、交通上的劣势,着力通过创新能力建设培植优势,始终坚持改革创新,通过提高创新水平,不断激发企业活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不懈推进技术创新。三钢集团十分重视技术进步,以技术创新赢得竞争优势,提出在技术创新上不仅要“勇做第二个吃螃蟹的人”,也要有“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精神,要“鼻灵、眼明、手快”,及时跟踪和学习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在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中提升实力。

  三钢集团每年都在公司级、分厂级两个层面上开展立项攻关,以项目部的方式运作,组建跨部门、跨专业的创新团队进行攻关,并设立科技进步奖、改善提案奖等激励机制,自1999年以来,每年安排100万元以上科技创新奖,对有效益、有贡献的项目及个人进行奖励,有力地促进了创新能力的提高。特别是近十年来,三钢集团围绕打造铁前高效率低成本冶炼技术体系、炼钢高效低成本洁净钢技术体系、轧钢减量化和柔性轧制技术体系、二次能源高效利用技术体系、与管理深度融合的信息化技术体系、绿色环保钢铁制造流程的技术体系六大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产学研合作,快速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水平,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

  截至2017年底,三钢集团共获得专利167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61项。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冶金科技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

  三钢集团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作为企业的使命,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抓好环保工作,永不停步地改进环保工艺装备,永不停步地致力于生态环境的治理,永不停步地向超低排放目标挺进,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通过依靠科技进步,挖潜改造、节能降耗及资源综合利用,实现固体废物的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

  三明本部每年节电节能工作都上一个新台阶,与2011年相比,2012年~2017年累计节电18.30亿kWh、创效超过9亿元;三明本部2017年自发电比例56.04%,比2011年提高23.13%;2018年一季度自发电比例达到65.08%,到今年9月份全能量回收清洁环保型制焦工程配套的余热发电项目投用后,自发电量将达到100%以上。

  三钢集团生产中的附产品焦油渣、脱酚污泥、钢渣、转炉除尘污泥、高炉水渣、轧钢系统氧化铁皮、各生产工序的除尘灰等固体废物,全部实现企业内部综合利用,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1997年到2017年,三钢集团三明本部钢产量由82.44万吨增长到651.83万吨,厂区面积由2.72平方公里增加到4.03平方公里(增加三化公司),而降尘量却由1997年的43.37吨/平方公里·月降到2017年的11.72吨/平方公里·月。钢产量增加了7.9倍,但降尘量却缩小了3.7倍,实现了增产不增污、增产不增废、增产不增能耗的绿色钢铁目标。

  坚持不懈推进产品创新。2005年,三钢集团组建跨部门的产品研发团队——优钢项目部,根据市场需求,立足企业实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建筑用材、金属制品材、中厚板材、机械制造用材四大系列产品,持续不断地推进新产品研发。

  近年来,三钢集团先后开发了HRB400E、HRB500E、精轧螺纹PSB830、PSB930及核电专用钢等高强度抗震钢筋;ML08Al、ML40Cr、40Cr、SWRCH18A、22A、35A、35K和SM10BA高效节能免退火冷镦钢、15Mn3、45#-65#中高碳钢系列等金属制品材;高强船板、桥梁板、高建板、高强度耐磨钢板、SCL39D重载矿车大梁用钢板、Q500C低合金高强度钢、NM400铲斗刀板用钢、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等中厚板产品;Q235系列、45#、40Cr、30CrMo、40Mn2、20CrMnTiH系列齿轮钢、35MnB和35MnBH四轮一带系列等圆钢产品。

  近几年,圆钢、金属制品材、中厚板材与建材的占比由原来的50%上升到70%,产品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企业技术经济指标保持同类型企业先进水平,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得到提升。“优钢项目部”获得省国资系统技术创新“先进团队”称号。

  产品质量与品牌是打造百年老店的基石,三钢集团通过创新质量与品牌管理,建立健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采购、生产制造、库存、运输、销售、服务等全过程质量控制和管理,并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牢固树立为客户提供超值服务的理念,成立产品技术服务中心,不断提升“闽光”品牌美誉度和竞争力。“闽光”品牌成为福建省著名商标,产品多次获得国家“金杯奖”“冶金行业品质卓越产品”等荣誉称号。三钢集团获得全国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售后服务)先进单位。

  深入推进机制创新。三钢集团注重企业体制机制创新。持续不断地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推进岗位操检合一,依法依规清退长期泡岗、出工不出力的职工,实施干部末位淘汰制度,优化工资分配办法等举措,健全完善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集团公司三明本部2017年12月实际在岗人数8858人,与实施优化前的2012年对比,五年时间共减员2840人,减少24.32%,人均吨钢实物劳动生产率,从2013年的598吨/人提高到2017年的762吨/人,增加 164吨/人。

  职工收入水平与公司经济效益同步增长,职工人均收入由2010年的45079元增加到2017年的100000元左右,增长了121.83%,人均福利性收入由2010年的4967元增加到2017年的11060元,增长了122.67%。

  三钢集团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方向,推进体制机制创新。2016年,以信息化业务为突破口,与福建榕基公司合作组建了福建闽光软件股份公司,试行国有、民营和核心职工持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断激发企业活力。

   治企有方:以精细管理促全流程成本管控

  三钢集团大力推行“无盲点、无缺陷、无过错”为内容的“三无”管理理念。从系统论出发,强化企业的全过程管理,使系统内每道工序、各个环节的管理都做到责任明确、规范科学,不懈推进工作流程化、标准化、信息化,追求精益求精,尽善尽美 ,实现最大限度的降本增效。

  不断推进管理“三化”建设。2012年开始,省国资委组织省属企业向台塑学习精细化管理,在众多“学生”中,三钢集团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通过以台塑为标杆,不断推进以“管理制度化、制度表单化、表单信息化”为核心的精细管理,追求管理极致、消耗极限、质量极品。通过设立专职机构,对原有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重新制定发布集团公司(含闽光股份公司)规章制度332个,基本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实现了管理的制度化。

  为确保制度落实,三钢集团以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建设为抓手,通过作业活动识别、最佳作业方法的总结等,以表单的形式,准确、量化、图文并茂地揭示作业活动的详细步骤、方法、关键控制要求等,将各类管理制度有效融合到业务操作流程中,实现了制度表单化。目前,仅三明本部就已完成岗位标准作业流程编写15632个,培训15579个,落地稽核15176个,覆盖率达98.12%。三安钢铁、罗源闽光等公司也积极推进制度表单化建设。

  三钢集团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近年来,三明本部投入1.13亿元建设信息化工程,先后完成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大宗物流管理系统、备品备件管理系统、MES、EMS、ERP等一大批信息系统的建设,用信息化来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了企业“两化”融合,提升了管理效率和精细管理水平。例如,实施职工岗位表单化在线、量化、实时、自动考核,将岗位职工的操作绩效与收入紧密联系起来,使职工有“切身感受”,职工当天下班就可以知道自己当天的绩效,使奖金分配公平公开公正,解决了分配上的“大锅饭”问题,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钢集团还不断创新管理,投资18亿元建设物联云商项目,将通过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建设包含智能仓储系统、钢材加工配送系统、供应链金融平台、电商平台、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等内容的三钢闽光物联云商平台,以整合福建省内钢铁业供应销售系统为向导,建立钢铁信息、供应、销售、支付、融资、物流、加工、配送一体化服务型电商平台,为客户提供全套解决方案的营销服务和供应链金融服务,从而优化公司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实现公司向钢铁生产服务商的转型升级。

  坚持不懈对标挖潜。对标挖潜是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精细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三钢集团专门设立了对标挖潜专项考核奖,不懈推进对标挖潜。对外,主动对标学习先进企业的好经验;对内,建立集团内部同工序对标学习平台,统一对标指标口径与标准,从技术、效益、安全、环保、经营等各方面指标入手,寻找差距、不断赶超、追求卓越,形成了集团内部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比如,集团内部每月将三明本部、三安钢铁、罗源闽光三地的工序成本、工序加工费、完全成本、原辅材料以及钢材钢坯库存进行同口径对比,查找三地成本之间的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并加以改进,促进三地成本有效降低。每年设立的对标挖潜项目数十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都在亿元以上。

  全流程同口径降成本。针对自身资源短缺实际,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三钢集团就提出要做“平原木匠”,即要求员工不能像山区木匠对唾手可得的木头大手大脚,而要做平原木匠,对来之不易的资源,更加珍惜,对每块可造之材,都匠心独运,精雕细刻。希望广大员工练就绝技,争当“好木匠”,走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

  近年来,三钢集团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富有自身特色的降成本经验——全流程同口径降成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挖掘生产工序和非生产工序的降成本潜力,实现全员、全要素、全过程的成本管控,确保三钢集团在国内钢企中保持较强的成本竞争优势。

  其中:生产工序以降低同口径工序加工费(剔除了市场因素对各工序成本的影响)为抓手,重点是通过加强焦化配煤结构、烧结配矿结构、炼铁原料结构和炉料结构、炼钢品种结构等分析优化,以及轧钢产品质量稳定性攻关,同时强化设备运行保障管理,提高生产操作稳定性,切实减少各类生产操作事故等,促进成本降低。

  非生产工序(生产厂以外的辅助单位和机关部门)重点从原料采购、库存控制、物流运输、工程建设、资金管理、修旧利废、节电节能、劳务外包,以及争取政府部门政策优惠和奖励等各方面挖潜增效。截至2017年底,三明本部、三安钢铁、罗源闽光全流程降本增效累计实现吨钢分别达407.47元、282元和188.88元,三地累计增加效益达35.38亿元。

   强企有魂:以企业家精神凝心聚力坚定信念

  使命担当,弘扬企业家精神。引领企业前行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企业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

  三钢集团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一批“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企业家。三钢集团主要领导都是冶金行业的专家,熟悉行业最新技术、管理情况,具有强烈的危机感,在任期间全身心投入企业生产经营与发展中,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带头人,三任董事长都是全国人大代表。欧阳元和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福建省劳动模范、省突出贡献企业家。陈军伟是福建省劳动模范、优秀企业家。黎立璋是全国钢铁工业劳模、福建省劳动模范、福建省百千万人才、省优秀企业家,是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他们都是三钢集团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1996年10月欧阳元和履新三钢第一天就开宗明义地把搞好国企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也希望全体党员都要把搞好国企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他带领新班子,高擎国企大旗,坚持发展为先,迅速跳出生死圈,远离盈亏线,实现做大做强,做精做优三钢目标,在强手如林的冶金行业进入同等规模企业排头兵行列。

  2008年前四个月效益同比增长101%,但时任总经理陈军伟仍然强调:不要因为效益好,停止内部的挖潜与管理。不要因为效益好,停止对出路的思索。不要因为效益好,放慢了技改步伐。不要因为效益好,忘记横向对比。陈军伟在董事长任内大力倡导和推动三钢集团的两化融合,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三钢集团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015年12月底,时任三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的黎立璋同志接过董事长、法定代表人重任,在12月30日的第一次厂情报告中,就清醒地认识到三钢集团存在的问题,敢于向自我开炮!他发问:三钢最大的短板在哪呢?一是战略管理薄弱。二是企业发展的“双轮驱动”失调。三是安于现状固步自封。四是对生产主线盯得较紧,对后勤部门、内部子公司管理较松。五是干部的责任担当不强。

  针对这些短板,他分析了当时国内国际钢铁发展趋势、市场环境等因素,指明了三钢集团未来的发展方向,回答了职工提出的愿景需求。2017年,三钢集团员工人均收入跃过了10万大关,企业跨上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员工的凝聚力、自豪感空前高涨。 

  在三钢,公司领导没有“双休日”、节假日概念,只要在三钢,黎立璋董事长、曾兴富总经理等公司领导就会骑着摩托车,出现在烧结、焦化、炼钢、炼铁等生产一线岗位或三化转型项目工地上。在现场,不仅员工们可以随意地与董事长、总经理聊上几句,也可以提意见反映情况,提建议出谋划策。

  三钢集团长年坚持的领导干部接待日制度,着力为员工解决各类问题,使化解矛盾成为三钢集团党委的一项常态工作。正是搞好国企的坚定信念和强烈的责任感,使三钢集团在打造国企精品和全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一流企业中能够抵御住各种各样的考验,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

  民主管理,风正气顺。三钢集团始终坚持依靠员工办企业的理念,以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为引领,坚持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保证职工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的落实。凡事关企业改革发展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必须向职代会报告,经过职工代表审议或审议通过后才付诸实施。坚持实施职工代表提案督办制度,每年面向公司职工代表广泛收集提案,并及时落实、反馈。

  认真落实厂务公开制度,坚持每月定期召开由公司和分厂两级党政领导参加的生产经营例会,通报生产经营及管理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难点、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企业廉政建设等关键内容实行厂务公开,做到“三个必须”,即:凡是需要依靠职工民主决策的事项必须公开;凡是需要依靠职工民主管理的事项必须公开;凡是需要依靠职工民主监督的事项必须公开。

  2007年起,三钢集团将年度厂务公开工作报告列入职代会议程,提交职工代表审议监督,内容主要包括职工收入分配、企业劳动保护、安全生产、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补充医疗保险等情况。

  目前,三钢集团已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工会日常协调、部门紧密配合、纪委严格监督、群众广泛参与”的厂务公开工作格局和公司、分厂、车间、班组四级厂务公开工作网络。1997年以来,公司董事长每年都召开两次厂情发布会,通报企业改革发展重大事项,分析生产经营情况,解答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职工知家底、晓厂情,群策群力共同搞好企业,增强了广大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当2015年钢铁行业步入“寒冬”,三钢集团出现巨额亏损的艰难情况下,三钢集团党委向全司干部员工发出了“万众一心,全力为生存而战”的动员令,黎立璋董事长在当年三钢集团四届七次职代会上做厂情报告,再次号召全司干部员工“ 同舟共济直面生死挑战  ,万众一心全力攻坚克难”。全司员工积极响应号召,上下同欲,同舟共济,齐心协力,打赢了这场生死存亡的保卫战。足见三钢集团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足见三钢集团的干部队伍是有一支有光荣传统、作风过硬的团队,是值得全体三钢人信赖和托付的团队。

  以人为本,激发各类优秀人才干事创业热情。通过建立多途径的求贤纳才机制,搭建多层次的人才培育平台,完善多渠道的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推行多元化的薪酬晋升制度等方式方法,三钢集团摸索建立起一套符合钢铁行业实际的人才工作体系,培养了十八大代表张英、省技能大师叶凌飞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取得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高精细中厚板轧制控制技术集成”等一大批高质量科技攻关成果,切实形成“鼓励人才大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的浓厚氛围。

  截至目前,全集团共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省高级经营管理人才2人,教授级高工9人、高级技师85人,省国资委后备人才3人,其中经营型人才、技术型人才、高技能人才各1人,并选树了省级以上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优秀人才等先进典型19类52人,为三钢集团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强化党建,为打造一流企业提供坚强保障。三钢集团坚持将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不断提高企业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质量。将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明确党组织研究讨论是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从制度上确定企业党委在公司决策中的核心地位。

  目前,已完成集团公司和23家控股企业章程修订工作,集团公司和二级企业全面实现党政一肩挑,并配备专职党委副书记,96%的支部书记兼任行政职务,形成了公司党委、二级党委、车间科室支部多层次、全方位讨论和决定重大事项的决策网络。2017年以来,三钢集团党委共研究讨论企业重大事项133项,否决6项,有效保障集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三钢集团坚持党建活动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有效助推企业持续高效健康发展。三钢集团党委把党建活动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通过开展“党员服务示范岗”“党员先锋号”“党员先锋岗”等创建活动,组织“奋力求生存,我们怎么办”,“我为现场管理提升出份力”等主题讨论,推广“党群项目部”管理模式和“五小”工作法等工作模式,不断创新党建活动载体方式,引导全集团党员亮身份、践承诺、作表率,十八大以来参与课题攻关103项、解决重大技术难题50多个,改善提案立项6835件,验收改善成果4288件,为企业降本增效8.3亿元,形成“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个党小组一块阵地、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浓厚氛围,切实将干部职工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推动三钢改革发展上来。

  三钢集团发展经验具有典型性,是省属企业的一面旗帜,其经验值得其他省属企业学习借鉴。向三钢集团学习,就是要学习“做专、做细、务实、敬业”的工匠精神,多措并举、对标挖潜、不断精细管理、推进全流程降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就是要学习“勇于创新、积极拼搏、大胆进取”的工作作风,在实践中创新、在困难中前行,不断技术攻关、提高产出效率,增强企业活力;就是要学习凝聚起 “万众一心求生存、千方百计求发展”的强大力量,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不断提振企业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增强企业向心力;就是要学习“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社会责任,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坚持统筹协调,树好企业好形象。

   相关链接:

   福建三钢:连续30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

【责任编辑: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