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钢董事长黎立璋:降本增效创优势 改革创新增活力

09.07.2017  10:40

  [深化福建国企改革系列报道之二]

三钢全景图。谢守明 摄

  中新网福建新闻7月9日电(林玲)2017年6月26日至28日,福建省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在福州举办全省深化国企改革与“三去一降一补”研讨班,共同分析福建深化国企改革亟待破解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进一步推动中央和省部署落地的措施与路径。

  福建三钢作为国企国资改革经验介绍的发言单位之一,从多个方面总结了企业推动国企国资改革发展的经验。

三钢污水处理厂全景。谢守明 摄

   坚持战略引领,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企业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有正确的战略来指引。对此,我们深有体会。” 福建三钢董事长黎立璋有感而发。

  2016年初,三钢设立了三钢闽光物联云商、非钢发展、钢铁结构调整等共10个战略发展研究项目组,开展信息收集、政策研究、市场调研、项目考察等工作,明确了“十三五”战略定位:做强做精钢铁主业,围绕主业适度多元发展。

  在钢铁主业方面,三钢坚持生产总量沿海做加法、内陆做减法,产品结构调整本部精品化、其他大众化。本部部分产能将适时向沿海转移,淘汰本部2座400m3级高炉,实现设备大型化,主业劳动生产率达到1000吨钢/人·年。

  三钢一方面推动钢铁板块整体上市,另一方面推进省内钢铁行业整合。而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方面,三钢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积极推进与中国武夷合作在肯尼亚投资建设钢厂,计划分三期建设、用10年时间在肯尼亚建成300万吨钢厂,努力拓展企业新的发展空间。

  一枝独秀不如百花齐放。在多元产业方面,三钢正寻求向非钢产业寻找利润增长点。

  首先,三钢致力推进三化转型发展。通过实施全能量回收清洁环保型制焦工程(热回收焦炉),并积极探索发展氟化工产业,使三化退出落后的氮肥产业,融入三钢产品生产工序链,实现三化转型升级。

  随后,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三钢紧抓抓闽鹭矿业建设发展,打造好石灰石战略供应基地;积极推进省内铁矿企业整合、建设废钢资源加工基地等,提升供应链竞争力。同时,推进沿海搭建钢结构产业平台和利用三化转型升级后的土地、厂房资源搭建钢材深加工平台,延伸产业发展。

  再者,建设好三钢闽光物联云商项目。三钢依托闽光物联云商项目,推进三钢从“钢铁生产型企业”向“钢铁生产服务型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

  加强资本运作,也是三钢拓展多元产业方面的步骤之一。通过成立财务公司、基金公司等,以及加强证券投资方面工作,进一步提升资本运作水平。此外,积极推进现有的物流、贸易、物业、餐饮等产业发展,提升非钢产业发展质量。

  2017年以来,三钢集团生产经营保持良好发展势头。1至5月累计产钢444.05万吨,比增6.79%;实现营业收入194.77亿元,比增118.25%;实现利润15.49亿元,比增180.32%;税金6.71亿元,比增70.4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保持同类型企业先进水平。

在多元产业方面,三钢正寻求向非钢产业寻找利润增长点。李南轩 摄

   全流程降成本,培育市场竞争优势

  成本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三钢坚持以开放的心态吸收任何对企业有用的技术和管理,持续深入地推进降成本工作,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富有三钢自身特色的降成本经验——全流程同口径降成本。

  所谓全流程降成本,是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挖掘生产工序和非生产工序的降成本潜力,实现全员、全要素、全过程的成本管控,确保三钢在国内钢企中保持较强的成本竞争优势。

  在生产工序(即焦化、烧结、炼铁、炼钢、棒材、高线、中板七个主生产工序)方面,三钢以降低同口径工序加工费(剔除了市场因素对各工序成本的影响)为抓手,重点是通过加强焦化配煤结构、烧结配矿结构、炼铁原料结构和炉料结构、炼钢品种结构等分析优化,以及轧钢产品质量稳定性攻关,同时强化设备运行保障管理,提高生产操作稳定性,切实减少各类生产操作事故等,促进成本降低。

  而在非生产工序(以上七个主生产工序以外的单位和机关部门)重点从原料采购、库存控制、物流运输、工程建设、资金管理、修旧利废、节电节能、劳务外包,以及争取政府部门政策优惠和奖励等各方面挖潜增效。

  据黎立璋介绍,这项工作三明本部从2013年就展开了,也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与2012年比,三明本部同口径吨钢成本累计降低了359.81元/吨,降本增效总额21.96亿元。三安钢铁、罗源闽光2016年也开展这项工作,同口径吨钢成本同比分别降低110.02元/吨、130.21元/吨,降本增效分别为2.87亿元、2.01亿元。

  2017年,三明本部、三安钢铁、罗源闽光三地全年同口径吨钢降成本目标是在2016年的基础上分别再降35元、50元、55元,今年1~5月份,三地同口径吨钢成本分别完成50.61元、32.63元、63.33元/吨,三地合计实现降本增效2.15亿元。

  成本的大幅下降,为三钢的深化改革创造了新的优势。

  在钢铁主业方面,三钢坚持生产总量沿海做加法、内陆做减法,产品结构调整本部精品化、其他大众化。李南轩 摄

   深化内部改革,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三钢的改革如何深化?该集团子公司三钢闽光于2016年举行重大资产重组,重组方案在当年3月经中国证监会审核无条件获得通过,同年8月配套募集资金30亿元全部到账,有效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这是三钢闽光自上市以来的首次直接融资,推进资本证券化工作,是三钢深化改革重要环节。

  近年来,三钢不断强化资本运作,充分用好上市公司平台,发挥其融资成本低、融资渠道多的优势,积极推进资本证券化工作。2016年,重点抓了上市公司——三钢闽光重大资产重组暨配套融资工作,在省、市及有关部门,特别是省国资委、省冶金控股公司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三钢闽光重大资产重组暨配套融资工作经过方案调整和沟通协调,获得中国证监会审核无条件通过和核准批复,4月11日重组资产完成交割过户,8月31日配套募集资金30亿元顺利到位,有效缓解了资金紧张局面,降低了企业资产负债率,提升了企业抗风险能力。正因为公司资金状况有了极大的改善,当市场出现波动时我们才能够坦然面对,在价格低谷时较好地把握机会库存原燃材料和产成品,并在期货市场进行套保,同比增加效益约8亿元。

  在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与福建榕基软件公司合作设立福建闽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三钢集团、福建榕基、核心员工持股比例分别为45%、35%和20%,试行国有、民营和核心员工持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该公司于2016年6月1日起独立运营,目前发展良好。2016年6-12月,实现营业收入597.35万元,利润30.10万元。2017年计划实现营业收入1500万元,利润50万元。

  同时,三钢还推进了三项制度的改革。第一,实施干部末位淘汰制度,优化干部队伍。实施工资总额承包方案和减员增效专项考核办法,更好地发挥工资的激励功能,促进单位减员、企业增效、员工增收。第二积极落实员工能进能退制度,加大长期泡岗、出工不出力员工的清退力度,净化职工队伍,增强企业活力。第三持续推进定岗定编和减冗增效工作,通过推进岗位操检合一、推行非核心业务外包、试点检修集中管理,并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远程通信技术等实施远程监控、无人值守,减少用工数量,提高劳动效率。

  2016年以来,完成了总部机关第二轮定岗定编,压缩处级机构5个、科级机构13个。2016年12月份三明本部在岗人员比上年减少524人。三明本部年人均主业生产率810吨钢,同比2015年提高82吨钢。

   坚持创新驱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创新,是三钢改革的另一发力点。据黎立璋介绍,三钢一直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从2016年开始,三钢组织20项公司级重点技术攻关,现已完成18项,其中有1项科技开发项目获省科技计划项目立项,4项成果分获省、市科技进步奖。

  2017年,三钢又组织了20项公司级重点技术攻关,部分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学习台塑经验,以正向激励为主,鼓励职工持续开展改善提案活动。2016年以来,三明本部共计立项改善提案2042项,验收通过改善成果1297项,实现净效益1.21亿元。

  三钢中板厂办公室主任吴剑气对集团坚持创新驱动,稳妥推进新品开发深有感触。“我们最初所生产的钢板,只能用于建造挖掘机;可如今,我们的新型钢板,已经用于核电站厂的建设了,我们真的在转型升级了。

  为了更好的推进新品开发,三钢成立了跨部门、跨单位的横向产品研发项目部——优钢项目部,负责新产品开发工作。2016年以来,我们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为重点,集中优势资源强攻目标市场,使得新品省内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同时也促进了生产技术指标的全面提升。

  同时,三钢亦积极推进台湾钢筋认证登录工作,今年2月份,公司开发的SD420W(D10-D36)、SD280W(D10-D36)、SD280(D10-D36)三个牌号建筑用钢筋顺利通过了台湾“经济部标准检验局”认证,目前是大陆钢企第二家通过该认证的企业,为钢筋产品销往台湾拓开了一条通道。

  这些年,三钢先后投入近2亿元资金推进信息化建设,完成了基础网络架构、基础自动化(PLC、DCS)、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MES、EMS)、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四个层级信息化建设,整体提升了企业信息化水平。

  “当前,我们正在抓紧推进物联云商项目的智能仓储、物流加工配送等基础工程建设,新建三安钢铁和罗源闽光仓储物流园,智能仓储采用工业4.0高标准建设,引入无人行车,实行黑灯车间智能化作业。”黎立璋表示,三钢在炼钢、轧钢等工序也正积极推进机器人、智能装备应用,如炼钢炉前自动测温取样、连铸平台加保温渣、加热炉智能燃烧控制技术、板坯表面缺陷在线检测等,逐步推进钢铁智能制造,打造智慧钢铁。

   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精细管理水平

  走进三钢的中板厂车间,有块展示牌让人印象深刻。车间八个班组的员工照片分为两组贴在展示牌上,一组叫作“金牛组”,另一组叫作“蜗牛组”。

  “金牛组”指的是本季度生产效益最佳的团队,而“蜗牛组”则相反。这样直观的展示对比,将“智者多得、优者多得”的观念传导给每一位员工。

  实施如此明细的考核之后,大家做事的效率明显提高。”郑晓东是三钢中板厂轧钢乙班的班长,他所带领的轧钢团队已经多次获得“金牛组”的称号。“现在我们天天鼓足干劲加油干,因为做得越多越好,回报就越高。

  这是三钢精细管理的一个缩影。

  在精细管理方面,三钢学习台塑经验,实施岗位量化表单化考核。充分利用现有MES、EMS、ERP等信息化系统,实施职工岗位表单信息化在线、实时、量化考核,将岗位职工的操作绩效与收入紧密联系起来,使员工有“切身感受”,促进员工责任心和劳动效率的提高。截至2017年5月底,三明本部有1727个岗位基本实现在线自动考核或表单化手工考核。积极推行效益工资“一键式”分配,今年上半年15个二级单位将全部实现“一键式”分配。

  同时,三钢对标台塑等先进企业,推进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建设,开展岗位标准作业流程试点工作。截至2017年5月底,三明本部累计梳理流程15489个,编写发布完成率99.23%、培训完成率98.71%、落地稽核完成率95.06%。通过岗位标准作业流程的编制与落地实施,进一步提高岗位人员标准化作业水平,夯实基础管理。

  同时,三钢坚持不懈推进对标挖潜活动。对外,主动对标学习先进企业的好经验;对内,建立集团内部同工序对标学习平台,统一对标指标口径与标准,从技术、效益、安全、环保、经营等各方面指标入手,寻找差距、不断赶超、追求卓越,形成了集团内部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比如,集团内部每月将三明本部、三安钢铁、罗源闽光三地的工序成本、工序加工费、完全成本、原辅材料以及钢材钢坯库存进行同口径对比,查找三地成本之间的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并加以改进,促进三地成本有效降低。同时,设立年度对标挖潜专项奖,奖励有成效的对标挖潜项目。2016年立项56项,创造效益3亿多元。

   推进节能减排,打造绿色钢铁企业

  “三钢的发展与福建的生态建设始终融为一体,与当地的城市发展心心相印。”曾在三钢工作了35年,从车间主任升任集团董事长、现任管辖三钢的福建省冶金控股公司董事长陈军伟对“绿色三钢”的经历仍然历历在目。

  长期以来,作为国有企业,三钢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懈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打造绿色钢铁,服务海西建设。

  在节能方面,三钢设立了二次能源利用项目部,加强副产煤气和余热余能等二次能源的平衡管理与利用,并开展节电节能攻关。2016年,三明本部自发电比例51.99%,比2015年提高14.59%。与2011年相比,2012年~2016年三明本部累计节电13.9亿kWh。

  在减排方面,三钢把控制颗粒物污染作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连年开展降低厂区降尘量攻关。厂区降尘量由2012年的26.33吨/平方公里·月降低到2016年的12.13吨/平方公里·月、2017年5月的11.34吨/平方公里·月。“十一五”以来,三钢累计投入环保资金约13亿元,共建成环保治理设施100多台(套),显著提高了污染防治水平。同时,着力推进三化转型升级发展, 2017年6月27日三化原生产线已全面停产,彻底解决了三化的环保污染问题,整体提升了环境水平。

   加强党建工作,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党建工作始终是国有企业独特的政治优势。”黎立璋表示,三钢党委认真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按照国资企业党建工作“五个有”要求,理顺和规范了党的建设“四同步”“四对接”,三级党组织均实现了“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工作实现无缝对接,进一步强化管党治党责任意识。

  三钢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用人坚持“五湖四海”。同时,结合生产经营抓好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宣贯,抓好巡视整改工作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完成巡视整改方案制定和实施,针对三方面问题制定整改措施72项,并逐项对照跟踪检查,及时通报整改工作情况,确保整改成效,营造风清、气正的企业发展环境。

  下一步,三钢将积极把握国家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利机遇,坚持不懈地推进全流程降成本,加强资本运作,持续改革创新,推进智能制造,推动企业从钢铁生产型企业向钢铁生产服务型企业转型升级,努力把三钢打造成为海西最具竞争实力的钢铁公司。(完)

【责任编辑:陈可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