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多年前的三百三十有三士亭 鸡毛笔下得重现
鸡毛笔用乌鸡毛制成,画中笔法变幻,美景即现
海峡都市报讯 今年4月,福州西湖公园一块老石刻上发现了失踪百年的《三百三十有三士亭记》,两百多年前的一段佳话因此被人重新提起。其实,记载着这段佳话的,不仅有石刻、史料、诗钞,还有一幅画。昨日,在福州文史专家郑子端家里,记者见到了这幅鸡毛画版《三百三十有三士亭图》,也听他谈及了这段历史。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朱筠任福建学政。这一年怡逢恩科乡试,朱筠任主考官,生员们都给他送礼。可朱筠不收,只让学、科两试通省前列的333位生员每人献一块石头,刻上名字。他将这些石头送入学院署(今延安中学内),聚成假山,并在假山上建亭,命名为“三百三十有三士亭”,还写下了《三百三十有三士亭记》。
嘉庆十八年(1813年),汪润之任福建学政,修葺了三百三十有三士亭后,命姜钰、王应绥两人将这里的风景画下来,也就是《三百三十有三士亭图》,姜钰的画藏于学院署,王应绥画的汪润之带走。不久,王应绥画的图离奇丢失,后来一官员在南平的集市上发现了这幅画,并将画买下赠送给学使吴钟骏。
三十多年后,福建学政李嘉端收到一副《三百三十有三士亭图》,但它是画家汤贻汾所作。因没见过此亭及其画,汤贻汾图中亭子位置与姜钰所画的不一样,但技法超过姜钰。
历史介绍完了,可关于《三百三十有三士亭图》的故事还没完。十年前,郑子端在外省的拍卖会上偶然找到了这幅汤贻汾画的《三百三十有三士亭图》。半年前,他开始用鸡毛笔临摹这幅画。
记者眼前的这幅画,有山、有水、有亭,园中群石形状不一,千岩万壑。而郑子端的笔法变化多端,苍劲有力,浓妆淡抹中将当时园中美景一一展现。如今,三百三十有三士亭早已倒塌了,其刻字之石不知流落何方。也许,这幅《三百三十有三士亭图》,能让市民一睹当年的辉煌。
(海峡都市报记者 苏燕梅 黄启鹏 实习生 陈雁 文/图)
【责任编辑:朱红杰】【值班编辑:黄新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