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打造闽台农业合作样板 台创园唱响致富经

10.11.2014  17:36

三明(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内种植的成片非洲菊。蒋巧玲摄

    新华网福州11月10日电(见习记者 蒋巧玲)2008年以前,这里种植烟叶和水稻,现在鲜花取而代之,成为主要“农作物”;2009年,在台湾企业带动下,这里的花卉种植面积从5亩增加到600亩,花卉大棚开始得到补贴;现在,全村367户,220多户从事花卉种植和销售,1800多亩的鲜花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

    这里就是清流县嵩溪镇元山村。时值第十届林博会之际,由福建省台办组织的“两岸媒体闽台生态林区行”来到了这一站。记者了解到,这里只是农民创业致富的一个缩影,元山村的背后是三明(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这个园区现已成为闽台农业交流合作的“孵化器”。

    闽台对接 把技术交给农民带创业

    “花卉苗子一颗几块钱,农民种不起。如果苗子便宜,技术又简单,农民就可以靠这个创业创收。”忙碌在花卉大棚里的马建辉,是清流县嵩溪镇元山村的书记。他告诉记者,台湾花卉企业的进驻,把这两把成功“钥匙”交到了农民手中。

    据了解,由于清流与台湾地缘近、血缘亲、文源承等特点,早在2006年,清流县就提出建设台湾农民创业园的设想。当年7月,经三明市镇府批准,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正式成立,此后升格为三明(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整个园区规划总面积21万亩,以嵩溪镇、嵩口镇、龙津镇为核心辐射全县其他乡镇,总投资2.8亿美元。

    “2008以前,农民都在种烟叶和水稻,后来这里来了一家台湾阳光花卉公司,带了6户农民一起种花卉。”马建辉说,嵩溪镇元山村是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的“见证者”。

    2008年以前,元山村一直以传统农业为主,农民收入微薄。2008年,台湾阳光花卉公司进驻元山村,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研发育苗,并带动当地6户农民一起种植花卉。2009年,为了扶持台湾花卉企业的发展,清流县政府出台鼓励政策,规定每一亩花卉大棚可补贴5000块钱。

    有了自己研发的花苗,苗价就不再遥不可及。同时,台湾花卉企业因为人工需要,不断把技术传给当地农民,让农民参与到种花的各个环节。创业的成本低了,技术和苗木都有了,农民开始纷纷加入这个团队,仅2009年,花卉种植的面积就从原来的50亩增加到600亩。

    “发展到现在,村里能种的地方都种上了,全村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800多亩了。”马建辉告诉记者,随着越来越多台湾花卉企业的入驻,目前,全村367户中,已有220多户从事花卉种植和销售,村里的非洲菊、玫瑰、兰花等花卉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

    记者了解到,目前,整个台湾农民创业园内已有9家花卉台资企业,这些龙头企业带动全县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形成了鲜切花9300亩、兰花680亩、苗木4.5万亩的种植规模,而清流县也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最大的鲜花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