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创建省级生态市工作 植新绿添新景

13.10.2014  13:58

  10月11日,苏开芳来到自家的竹山上,这里翠阴匝地,氤氲缭绕。他家自然放养的羊群和鸡群,欢快地离开圈栏,消失在竹林深处。这发生在省级生态村大田县梅山乡璞溪村的一幕,是三明众多生态乡村的独特景观。

  三明这一“绿都”,把创建国家、省生态市作为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重要载体,让“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同在。近期,三明市委八届八次全会又讨论通过了《关于深化三明南方林区生态文明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的实施意见》,生态文明建设翻开了新篇章。更多城乡进入生态“阵列

  “碧水映丹崖,清流绕赤壁。”大自然赐予了泰宁好山、好水、好空气。这是泰宁最宝贵的财富和最大的后发优势。泰宁这样有着优良生态环境的县域,当前的紧迫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然而,“紧箍咒”取消了,我市分类指导生态建设,创造性地实施地区差异化考核机制,取消宁化、泰宁等八个县地区生产总值考核,对其实行生态保护优先和农业优先的绩效考评方式。

  万物造化,天长地久。自然生态环境,历经亿万年光阴洗礼方成,当代人保护它们义不容辞。我市在创建国家级、省生态市过程中,进一步厘清了保护、治理与建设的关系。市委书记邓本元指出,创建生态市、县(区)是当前领导干部政治敏感性和政治素质的集中体现,有些城可以不创,有些牌子不一定拿,但是国家级生态市这块“金字招牌”我们要“志在必得”。

  三明逐年增加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资金投入,近年来累计投入174.66亿元。一些事关生态环境大局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目前三明市区和10个县(市)均建成1座以上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置场,90.7%的乡镇建成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或纳入城区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85.13%,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34%。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1.56平方米。

  我市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以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为目标,开展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全市共实施项目489个,投资271亿元。打造19个城市完整社区,整治124个村庄,创建100个美丽乡村示范点,打造13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12个市级历史文化名村,启动改造各类棚户区12个,打造“三边三节点”项目84个。通过整治,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目前,泰宁县荣获“国家生态县”称号,建宁县、明溪县、将乐县、永安市、清流县、沙县荣获“省级生态县(市)”称号,宁化、大田、尤溪通过省级生态县考核验收,全市有4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国家级生态村、128个省级生态乡镇、147个省级生态村、1521个市级生态村获得命名。另有73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4个国家级生态村通过验收。全市85.5%的乡镇达到国家级生态乡镇标准,87.7%的村达到市级以上生态村标准。因地制宜抓生态

  宁化地处闽赣边界中部,武夷山脉中南段东麓,是闽赣两省交界县之一。宁化的水土保持任务较重,创建省级生态市,为这里的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提供了良机。一大批涉及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治理的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2013年以来,共投入资金3.15亿元,综合治理面积53.26万亩。并成立了全国首家地质灾害防治与水土保持院士工作站,建立水土保持科普示范园区,也摘掉了“光头山”的帽子。  大田县多矿山,生态保护难度大,他们于2010年7月率先成立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组建起全省首支专门针对生态环境的综合执法队伍。这一创新之举还引起了国务院法制办的重视,开创了全省在生态管护机制方面设立专门机构的先河。

  尤溪县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着力推进绿色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发展。应用农业“五新”技术,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农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做大茶叶、油茶、笋竹、食用菌四大特色产业。

  生态建设,重在持续。我市以节能减排倒逼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十二五”以来,共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172项、减排重点项目442个,全面完成省上下达的年度污染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实现全市工业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双赢”。

  “十二五”以来,我市发展循环经济项目145多项,完成投资50多亿元,216家企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特别是今年以来,三钢完成了200m烧结机机头电除尘气力输灰改造、180m烧结机全烟气脱硫工程等十几项除尘脱硫技术升级改造,提高了除尘脱硫效率,减少烟粉尘和二氧化硫排放。三化采取革命性措施,关停了所有热电锅炉和三聚氰氨生产线,建成焦炉煤气转合成氨项目(一期),经测算三化年用煤量与高峰期相比减少60多万吨,减少废气污染物排放近万吨。

  植新绿,添新景。我市加快“四绿”工程、森林经营、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林业灾害防控等“五大”生态工程实施步伐。2011年以来,已创建省级森林城市2个,森林县城5个。完成道路绿化2814.3公里,全市已通车的高速公路、国道绿化率达100%,省道绿化率90.2%,县乡道绿化率77.95%。

  生态农业品牌方兴未艾,不断提升“百姓富、生态美”的综合效益。2011至2013年我市共获得有机食品认证2个、绿色食品49个、无公害农产品75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4个,福建省名牌农产品21个。其中,2013年,全市笋竹产业产值达109.2亿元,油茶产业产值12.6亿元,实现苗木花卉产值35.01亿元,实现森林旅游收入1.4亿元。

(三明日报)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