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尤溪引回能人开发乡村旅游
基础十分薄弱的尤溪县梅仙镇半山村,引回能人,开发乡村旅游
美丽蝶变,就在一年间
东南网3月2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项裕兴 通讯员 张德遴 邱慧敏)“半山半水半月岛,你看景色好不好?也有千年古老树,岛上还有五里香。半山生态真的好,所以鹭群来筑巢……”坐上竹排,在村中河里捕了一辈子鱼的59岁的林上树,如今开开心心当起了排工。他张嘴就唱,抑扬顿挫的尤溪方言演绎自编的山歌,韵味十足。
这里是尤溪县梅仙镇半山村,春天来了,游客看涨,生机勃勃。一年前,没有产业、没有人、甚至连土地都十分稀缺的小山村,从实际出发,挖掘强化自身优势,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薄弱村”如何搞出产业和特色?半山村转型的实践或许值得借鉴一二。
规划先行
半山村距尤溪县城区仅10公里,有“半山半水半月岛”之称,是全镇面积最小的建制村。挨着四座山,每座山都只有一半属于村里,所以叫“半山”;与同镇的汶潭村隔尤溪河相望,划河而治,所以叫“半水”;河中有座小岛,呈半月形状,便叫“半月岛”。
半山村小,土地少,没有产业,没有收入,也就留不住人,是典型的“薄弱村”。去年,半山村以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实施“能人回引”工程。新一届班子成员到位后,多次召开村民大会,深入挖掘半山村优势——依山傍水,原生态保持较好,还被列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必须从高点切入,突出规划设计先行,村里委托闽南师范大学团队高标准制定美丽乡村规划,举行了多场规划设计征求意见会,结合村情,确定了半山村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闽中山水养生第一村”的目标定位。
起初,村民们都不相信半山能发展旅游。去年“五一”,村里从武夷山买来竹排,开始试营“坐竹排、观鹭鸟、游半月岛、看名木古树”的旅游项目。没想到两个月就收回成本,让村民们信心大增。
2015年7月,半山村趁热打铁,成立了半月岛生态发展专业合作社,全力开发乡村旅游。全村200多户人家、1000多人,以每人持股200元形式加入合作社,以后收益也按入股比例分红。目前,合作社以林木托管、土地流转为契机,着手经营生态旅游开发、林下经济发展、苗木花卉培育等项目。村里已发展农家乐3家,吸引省内外游客1万多人,仅竹排收入已达10万元。
民风为重
近年来,全省各地乡村游渐热,如何提供不一样的旅游感受?
半山村展开景观提升工程,主题公园、停车场、垂钓塘等已投入使用,农副产品集散中心、游客接待中心、自助超市等项目正在实施中……不到一年时间,村容村貌大变样。
眼下,村里新开发的150亩牡丹园,牡丹花已陆续绽放,到3月底可迎来最佳观赏期,其后还可做药用,获得额外的经济价值。每年5月间,是鹭鸟的孵化季节,也是观鸟的最佳时期。“鹭鸟是我们村的最重要资源之一!”村民们已学会保护这些鹭鸟:每年四五月投食喂鸟;摇船时不能靠太近,免得干扰它们;曾有人来捕鸟,全村人都赶去抓坏人……
世代悉心保护的风水林就长在半月岛上及附近的陆地上,仅在岛的外沿,就可看见淡水红树、楠木、野生桂花、五里香等。半山村尚存明代至民国时期的古民居16座,今年起村里将陆续对这些古民居进行修缮。
自然景观饱眼福,淳朴民风才是游客们到乡村最想感受和体验的核心所在,半山村对此着重加以引导和培育,倡导家庭和睦、尊长爱幼、邻里互爱等传统美德,让传统乡村的民风回归。村里还建起“三诚”主题景观公园,展现半山人“诚心相待、诚信做事、诚实为人”的“三诚”文化。
共同奔富
“发展旅游要让全村人受益,要让弱势、贫困的人也致富。”半山村副支书林金章表示,村里要通过发展旅游,促进村民共同富裕。
竹排售票处的售票员刘金玲,虽然每个月工资才1000元,但她表示:“村里旅游产业刚开始,我们要积极出力、共同支持,才能做大,以后才有更多收入。”
林金格,原来是村里的一名贫困户,仅靠在家务农维持生活。村里旅游开发后,他到新开发的牡丹园就业,每个月可收入1000多元。
半山村人集资办起了农家乐。在半月岛农家乐,投币箱标明“自主消费,诚信经营”,旁边还贴着明码标价的菜谱,游客用餐后可自行付费。负责人肖振三表示,去年5月以来,他这里已接待游客600多人,“在村里开饮食店,以前想都不敢想”。高春山庄里有农家乐、民宿,还有游泳池、垂钓台等设施,每逢节假日能来几百人。
半山村的旅游业从无到有,刚刚起步。但最重要的是,改变了群众观念,让大家自觉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开发,带动了民风转变。修路、建防洪堤,该拆到哪,征迁工作村民都很配合;有一个游客丢了一个金镯子,村民捡到,很快还了;一个昂贵的水杯丢在主题公园,第二天还在……
半山村几乎是个“零村财”的村,单靠村里进行旅游开发,困难很大。目前,村里已请来专业的机构和法律顾问,为村里的旅游资源及已建设景点等进行评估,准备在近期举办一个招商会,计划与半月岛生态发展专业合作社一起成立旅游公司,引入资金共同进行旅游开发,让村民变股民,有红利可分、有生意可做、有劳务收入,共同富裕。
【编辑:李南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