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实现医改红利:药费下降 医生提薪 医保扭亏为盈

27.05.2014  12:39

  据新华社福州5月23日电 (记者 孟昭丽 沈汝发) 作为全国首个在所有公立医院进行综合改革的地级市,来自三明市的数字显示出了医改所释放出的红利:三明全市药品费用从2011年约9亿元下降到2012年的7.46亿元,再下降到2013年的5.67亿元,药品占比由2011年的47.1%下降到2013年的28.2%。

  自2012年起,三明通过打破药品流通使用环节的利益链、建立医务人员激励机制等系列改革措施,医药费用不增反降,群众就医负担减轻,医保基金扭亏为盈,实现了患者、医生、医院、政府的“多赢”。“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是转换运行机制,向改革要红利。”三明市委常委、医改协调小组组长詹积富说,“如不进行改革,2013年的药品支出将超过13亿元,这一进一出就节约了7.3亿多元药品费用。

  整顿药品流通使用秩序,取消药品加成,是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最大红利。三明改革之前,对药品流通领域进行了摸底,发现药品企业通过省外企业转票,省级采购中标价达到出厂价的3到4倍,最终患者支付价格是出厂价的4到5倍左右。“销售价和出厂价之间的差额,由医疗机构获得15%到20%的药品加价,配送企业获得6%的配送费,医药代表获得20%左右推销费,医生获得30%左右的处方回扣费,省外过票公司获得10%的手续费。”詹积富说,“按此计算,如果完全挤出水分,即使把30%的回扣完全转变为阳光工资直接发放给医生,药价也起码可以下降一半。

  记者看到,三明市在药价方面实行药品限价采购改革后,有效挤压了药价水分,如每支灯盏花素注射液从44.83元降到3.2元,每盒奥美拉唑钠从256元降到7.8元。“建立新机制,就是要建立有激励、有约束的公益性运行机制,使控制成本、提高质量、改善服务成为公立医院院长和医务人员的内在动力,让医院和医务人员的行为有了正确的指挥棒,从根本上解决医务人员的激励问题。”詹积富说。

  三明市实行院长、医务人员目标年薪制,院长年薪由财政拨付,不与医院收入挂钩。“对院长,主要考核次均费用、药占比、住院率等体现办院方向的指标,医务人员则考核工作量、医德医风。”三明市财政局副局长张煊华说。

  通过取消药品加成、整顿用药秩序和增加医务人员合法收入,“一疏一堵”,扭转了医务人员激励机制。沙县县医院中西医科副主任医师林传鑫说,以前自己每个月开的药品提成收入在两三千元,拿得心里很忐忑;现在阳光工资,收入总体算下来会略有增长,让医生一心看病,也让患者更尊重医生。“三明的实践证明,只要搞好顶层设计,公立医院改革不会增加财政负担。相反,放任公立医院在旧机制下运行,费用虚高不下,才会给财政带来长期风险。”詹积富说。如今,三明市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由2011年亏损8000多万元,扭转为2012年当期结余2632万元,2013年统筹基金当期结余7517万元,不仅扭转了收不抵支的局面,医保基金可持续性也在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