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本报讯 今年以来,永安智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完善能源控制光纤网络,将燃料煤、电、蒸汽、水、油等各项指标细分为3600多个消耗控制点,能源使用由“用了算”变为“算了用”,预计全年可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2000万元。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既是我市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方案的具体行动,又是促进全市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我市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统筹规划、分类推进,点面结合、典型示范”的原则,聚焦我市冶金及压延、装备制造、林产加工等重点产业,从强化项目带动、强化扶持引导、强化平台建设等方面入手,促进一批工业企业深入应用信息技术并取得积极成效,提升了生产技术水平,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
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广泛应用,减轻了设计人员劳动强度,缩短了产品设计周期,提高了产品设计质量。厦工(三明)重型机器公司运用关键零件仿真与加工信息控制系统,各种明细表编制时间减少90%,缩短产品设计周期1/3,实现产品成本同比下降10%以上;普诺维机械公司通过购置多轴联动立式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数控深孔钻床等智能化设备,研发出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高效长寿命婴儿纸尿裤旋切刀辊,大幅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分布式控制类技术在化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了生产效率,稳定了产品质量。三明正元化工有限公司通过自动控制系统,精确控制工艺用水及蒸汽的流量、温度,避免生产过程跑冒滴漏问题,使生产能力提高20%,预计单条白炭黑生产线年产量增加6000多吨,年销售额增加2000万元。
ERP等应用资源规划类技术,提升了企业管理和生产规划的准确性。铙山纸业集团公司运用资源规划技术,降低了70%的录入时间,省去了员工80%数据统计工作,仓储管理降低了12%库存量与24%在制品量,制造周期降低至传统方式50%—75%,产品残缺率降低18%。用好信息技术,使智能产品实现初步个性化定制。福建海西汽车公司生产的重卡已经在小范围实现了个性定制,每辆汽车都配有随车芯片,各零部件信息全部记录在随车芯片上,在车辆维修换件时可直接读出,从而提高售后服务的精确性和快捷性,真正做到“把用户放在心上”。电子信息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三钢信息技术公司通过建成三钢办公自动化平台、视频监控平台和供应商、客户服务平台,实现了生产与市场的产销衔接,生产、能源、物流管控的一体化,以及人力资源、成本效益的可控管理,打造出数字化工厂、透明化工厂的雏形。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三钢集团、厦工三重、普诺维、华橡自控、永安林业等11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三明纺织、明海鑫、长兴电子、富翔纺织、铙山纸业等9家企业获得省级“两化融合”专项资金项目,三重铸锻、三明温氏食品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列入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单位。
(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