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30年铸就文明路

03.07.2014  17:39

  “开车最忌讳和大货车并行。守法才能平安,平安才能回家……”6月24日下午,福建省三明市列东街道文明市民学校二路社区分校教室里,70岁的退休民警柯雨金给50多位市民免费上了一堂交通安全课。

  市民文明素质是城市文明之本,惟以深厚的德泽育人,才能让一个城市树立令人仰慕的形象。三明市文明市民学校自1989年创办以来,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教学实践活动12000多场,吸引60多万人次参与,使城市居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一个口号喊了30年

  “满意在车间”、“满意在班组”、“满意在公交”、“满意在社区”……在三明,这类的标语随处可见,“满意”二字在规范着三明人言行举止的同时,也回答了文明创建的导向问题。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三明市在全国“五讲四美”活动大旗下,以治理“脏乱差”为突破口,推行“门前三包”整治环境卫生,开展“满意在三明”活动,逐步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行路难、购物难、上厕难、住房难等实际问题,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三明被国家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全国文明卫生城市”荣誉称号。此后30年,这块沉甸甸的奖牌,成为三明人不懈前行的力量之源。

  30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党政主要领导“一岗双责”内容,形成了一任接着一任抓、一级带着一级干、一年连着一年做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格局,坚持做到“好在共建、贵在坚持、重在建设”。

  正是对文明的这份坚守,才让文明之花结出丰硕果实:三明市连续四届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还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称号。

  打造道德高地,好人辈出

  三明“好人多”。近年来,三明市涌现了一大批道德先进典型,他们中有带着父亲去上学的全国道德模范、原三明学院学生曹阳飞宇;有“中国好人”、独自赡养了20位孤寡老人的国家电网清流供电公司女工黄小清;有17年来坚持为社区内行动不便的退休老人上门义务理发的“最美志愿者”庄彩男……

  目前,三明市有5人次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0人次获全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6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65人荣登福建好人榜。

  “三明人素质高,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三明精神文明建设长期熏陶的结果,正能量一直在传播。”三明市委文明办主任刘闽华告诉记者,为了让“身边好人”的感人事迹广为人知,自2009年以来,三明市开展了“向好人学习,向先进看齐”等主题学习宣传活动,宣传他们的事迹,激励市民自觉学习“身边好人”。百场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巡讲巡演、各类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座谈会、交流访谈等活动在各地举办。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和2013年,中央文明办、福建省文明办、三明市文明委先后两次在三明共同举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

  让好人有好报,三明市积极关心关爱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好人、身边好人,探索建立关爱帮扶机制,在向“身边好人”学习的同时,倡导和树立“好人有好报”的社会风尚。对在生产、生活方面有困难的先进人物,通过扶贫解困、扶贫助学、扶贫助业等方式,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注重民生,让市民都来点赞

  列东梅岭路口是市区中心地段,这里商铺林立,旁边有一所实验小学,每天上下学时段恰逢上下班高峰,人流密集。

  几年前,这里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大的早市,拥堵问题严重。为管好这个早市,三明市以民生为重,改堵为疏,对这个路口早市采取分时段管理的办法。每天上午8时前,划出专门区域经营早市,8时后,早市关闭,路口恢复常态。一件看上去很小的事情,背后是三明把为民服务作为“大事”来落实。

  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几年来,三明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中,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项目都成为重点。

  三明市委书记邓本元说,改善民生为市民群众造福是创建文明城市的落脚点和出发点。2013年,三明全市公共财政的民生支出比上年增长23.4%,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为77.3%。

  (吴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