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城市经济活力迸发 年内计划投资121亿元
306省道改线及配套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图为台江立交。
四月清风扶柳,春意盎然。走进三元,处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项目建设现场,建设者们正在紧锣密鼓推进项目进度;企业生产车间,各种机器设备轰鸣,开足马力生产;田间地头,农民们正在忙着春耕春种……
今年来,三元区围绕市区经济发展大局,主动站位、主动作为,提出统筹园区开发与重点产业发展的“1332”行动计划,兼顾新区拓展与旧城提升的“一线两区三配套”城市建设重点,以及凸显基层首创精神的“五大领域”改革措施;进一步完善工作推进机制,调整年度绩效考核办法,建立四套班子领导日常工作统筹安排机制,整合项目、乡镇、村居、企业等挂包挂点责任分工,成立由区委常委领衔、政府分管领导负责的工业及园区、城市规划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第三产业、城市管理、民生事业等6个项目建设工作组,全面梳理全区各大板块征迁工作重点和难点,加大攻坚力度,层层传导责任和压力,形成以上率下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一季度,农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出口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完成市下达目标增幅,实现全年良好开局。聚智聚力,做大市区经济
三元区立足产业基础,依托生态、空间等资源优势,以“一年强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新跨越”为目标,突出产业优化,壮大产业规模,增强发展实力,努力打造省级新型经济示范区。今年安排“十百千”计划重点项目208个,总投资826.35亿元,年内计划投资121亿元。
紧盯一个发展目标。把做大市区经济作为园区开发和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把三元各类园区作为市区发展项目的重要集聚平台,把三元优势产业打造成市区转型发展的重要品牌,进一步扩展市区发展腹地、优化市区产业结构,充分发挥三元在服务全市大局中的独特作用,力争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6亿元,占市区经济总量的34.8%,并实现逐年增长1—2个点,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10亿元,比重上升至40%以上。
打造3个发展平台。明确园区功能定位,优化园区产业布局,通过林业资产抵押等方式适度举债,重点建设“一主一辅一专”3个园区,即“一主”,以三明经济开发区为中长期重点开发的主力平台,“一辅”,以三元经济开发区为近期重点提升的侧翼平台,“一专”,以专业物流园为当前重点建设的特色平台,力争今年园区新增工业用地2000亩,到2020年,实现园区开发面积2.5万亩。
发展3个新兴产业。以国家支持新兴产业发展,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为契机,大力推进稀土材料、氟材料、生物医药产业建设,加快以厦钨集团为龙头的稀土产业园建设,启动实施总投资10亿元的泰禾三农二期生产项目,确保六氟丙烯扩产等项目
年内建成投产,扶持华灿、融合等22家生物医药企业发展,努力争夺新兴产业高地,力争到2020年3个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80亿元,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0%以上。
提升两个传统产业。积极引导机械铸造、食品加工两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鼓励毅君机械、汇华缸套等龙头企业自主创新,抓好工业CT无损检测平台、昌明铸钢件生产等项目建设,并着力推进机械产业园一期建设,启动汇盛铁路重工整体搬迁工作;进一步扩大培根肉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加快天翼食品香肠火腿、江南农庄培根肉生产、天一食品生产、味孚调味品加工等项目建设,力争2015年全区机械铸造、食品加工产业总产值达到135亿元,到2020年,实现产值再翻番,达到260亿元。科学规划,推进城市建设
三元区今年坚持规划引领、基础先行、产城融合的思路,加大投入和攻坚力度,重点实施“一线两区三配套”建设,努力拓展新城区、改造旧城区,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城市资产保值增值。全区实施城市建设项目35个,总投资196.71亿元,年计划投资39.53亿元。
“一线”,就是以新市路为示范带动的旧城改造。统筹实施立面改造、棚户区改造、社区提升改造、夜景工程改造等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启动实施啤酒厂路口至一中路段立面改造项目,加大省一建下洋棚户区改造力度,全力保障水舞半山郡、三明世纪城、左岸名都、碧水蓝天等一批在建楼盘建设,进一步巩固中心片区对城市经济的支撑作用。
“两区”,就是突出台江东霞城市新区和白沙现代物流商贸区建设,进一步增强城市的人口和产业集聚功能。台江东霞城市新区以南三龙铁路三明南站及其综合客运枢纽等项目的启动实施为契机,全力打造“一河两岸”遥相呼应的高品位、高层次城市门户。在台江,重点发展商务服务、交通服务、酒店公寓、文化娱乐、休闲购物等业态,努力打造适应“高铁时代”的现代商贸区;在东霞,启动实施永辉集团城市综合体项目,推动东霞ABCDE地块统筹开发建设,努力打造市区南部高档住宅区。白沙现代物流商贸区进一步巩固钢材、家居、五金等现有专业市场的优势地位,加快建设以冷链为支撑的农特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和集多功能为一体的海鑫钢材物流园,积极促进电商、仓储、配送等业态发展,着力打造全产业链、辐射闽西北的物流商贸集聚区,进一步改善白沙片区的整体面貌。
“三配套”,就是抓好重大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用便民设施等配套建设,逐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三元城区宜居水平。建设重大交通设施。全力保障南三龙铁路、莆炎高速、鹰厦铁路台江至荆西段改线、205国道和306省道(三元段)改线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抓紧策划实施连接国省道、重点园区、城市乡村的重点道路建设项目,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坚持城市建设与公共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推进,抓好闽学文化长廊、卫生综合服务大楼以及文化场馆等项目建设,特别是围绕发挥教育在集聚人口、促进城市资产增值的独特功能,改善各类学校办学条件,优化教育队伍结构,力促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注重公用便民设施建设,着力增强城市便民服务功能,建设一批旅游休闲、绿地景观、公共交通配套设施;结合城市绿道、三明南站等重点工程建设,策划推进城市公园、站前广场、公交首末站等项目;继续抓好市政道路、管网、照明和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以及芙蓉、建新等社区改造提升项目,努力满足群众生活需求。服务创新,增添发展活力
在全面落实各项改革任务的同时,三元区充分发挥基层的首创精神,继续探索具有三元特色的改革路径。重点抓好“五大领域”的改革创新,增添发展活力。
在企业服务方面,着眼于解决企业用工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积极推广富兴、桃源社区的企业用工互助机制,建立覆盖全区的企业用工信息共享平台、人力资源数据库和用工诚信评议体系,畅通劳动力在不同企业的转换渠道,盘活部分企业季节性闲置人力资源,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拓宽职工增收途径,形成双赢局面。今年来,区里发挥应急转贷基金作用,帮助企业转贷4000万元;加强政银企合作,对接信贷项目7个,银行投放信贷6370万元。扎实推进企业技改升级,实施技改项目32个,目前,已开工项目17个,试生产项目5个,完成投资1.7亿元。积极帮助企业做好劳动力招聘工作,今年来已累计帮助58家企业招聘劳动力967人。
在社区共建方面,着眼于解决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关系互不隶属,造成的协调沟通难、资源互补差等问题,继续推广红印山社区“大党委”模式,将辖区单位纳入“大党委”成员,实行社区履责与辖区单位服务“双向承诺”,同时把社区党委班子充实到社区共建理事会中,推动社区党建工作由垂直管理向区域管理整合,文明共建向社区的基础建设、长效管理、环境卫生、素质教育、社区治安等方面延伸,形成“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格局。在城市管理方面,深化二级环卫改革,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力度,进一步巩固清扫保洁和管理责任“两个全覆盖”,力争今年底机械化统一收运工作覆盖整个城区;改进城市执法机制,推行城监队伍属地化管理,切实解决信息不对称、协调不顺畅等问题。在行政审批服务方面,继续完善“一个窗口全程代办、一个会议预审督办、一个大厅中介联办”的项目审批服务机制,解决好服务项目“最后一公里”问题,打造优质的投资环境。在集体经济转型方面,认真总结城东乡城东村股份制改革经验,积极探索农村集体资产资本化途径,形成可复制的“股改”模式,推动村级组织转型和集体经济形态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