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大多数”架牢“连心桥”

15.10.2015  17:17

  “有了组织的关怀,我的生活好多了……”昨日,79岁的延平区黄墩街道星光社区居民胡淑琴在接受采访时感慨万千。

  党龄已60年的胡阿婆一生多难,年轻时丈夫去世,她含辛茹苦独自抚养一对儿女。1997年,儿子生病卧床不起,直至5年前病逝。苦难拖垮了胡阿婆的身体,但是,老人并不悲观。“逢年过节,街居工作人员都来看望我,前几天又送来慰问品呢。”老人指着屋角的一篮苹果说。

  黄墩街道党工委书记陈炜介绍,胡淑琴是原南平造纸厂职工。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去年,在开展‘三个大多数’活动时,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到她的情况,立即联系辖区派出所与她结对帮扶。

  去年开始,黄墩街道立足“我与百姓拉家常”、“党组织看望您”和“民情回应工程”等多项活动,针对社区的实际情况,推行“大多数居民的家门你走过,大多数居民认得你,大多数居民对你的工作表示满意”的“三个大多数”活动。活动开展以来,社区干部平均每人每天有一个半小时到居民家中走访,对一些能够当场解决的问题,现场帮助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进行梳理汇总,及时上报争取上级部门和街道的帮助,力争解决。

  走进群众,了解群众所需,才能更好服务群众。如今,秩序井然的新南针市场就是大沟社区在开展“三个大多数”活动中为民办的一件实事。社区负责人吴秀珍介绍,自2012年南针农贸市场改为超市后,南针生活区内无农贸市场,个体商贩占道经营,严重影响了交通、卫生,居民迫切希望能够新建一个农贸市场。但限于多方因素,农贸市场一直未能建成。她将情况反映至街道,街道结合今年初的中心城区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将大沟社区占道经营纳入整治重点,拆除外溢店面、违章搭盖,引导个体摊贩自行筹资在违章搭盖拆除的地块上搭建临时农贸市场。今年6月,重建的南针市场完工,不仅解决了社区居民及摊贩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还大大改善了小区的公共环境。

  今年以来,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辖区多处路面破损严重、居民楼二次水箱需清理、大型废弃物清运等问题,街道社区干部互动联动,经过多方共同努力,目前辖区破损路面修复20处,清理居民楼二次水箱10个,清除“小广告”1000多条,清理清运大型废弃物2000吨。

  “三个大多数”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血脉联系。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社区干部共入户走访800余次,收集到群众反映的问题50多件,街居正积极帮助解决。☉詹国兵 廖晨星 吴夏月

  (闽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