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功夫”运用好《民法典》治国重器

17.07.2020  19:52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它涵盖了社会组织和公民在民商事领域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是指导和保护百姓日常生活行为、正常经济活动、履行权利义务和尊崇道德规范的“良法善治”,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民法典的重要特征:一方面彰显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传承中华文化的精神气质,将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上升到法律层面,映照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一方面体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色。在数字经济飞速发展,新兴事物不断涌现的今天,直面挑战,将科技发展的因素充分融入法典中,既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立法态度,又顺应了新事物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新时代通过“三下功夫”运用《民法典》治国重器,促进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在做到人脑入耳上下功夫。让法治的阳光普照大地、滋润百姓心田、服务社会发展,是民法典的根本要义和价值追求,它需要各级各地的精心组织实施,需要各级职能部门的积极参与,更需要广大民众的良性互动。需要向群众解疑释惑,只有精准把握群众的关注点,把理念与案例、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把一个个问号拉直,才会让民法典从白纸黑字变成群众心中的法治共识、法治信仰;才会引导群众认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各级普法办要把民法典的宣传普及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采取培训法治小教员、宣讲团巡回宣讲、举办法律竞赛、集中专题宣传、驻社区律师定期宣讲、实施法治惠民实事、网格员发放宣传单和送法下乡等多种形式,让广大公民在浓厚的宣传氛围中,认识民法典、学习民法典、掌握民法典和尊崇民法典,真正让民法典入耳入脑入心。

  在维护公平正义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加强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加强对执法司法部门特别是从事民商事岗位的执法司法人员的业务培训,真正学通弄懂民法典的法治思想、法治原则和法治精神,切实提升执法司法人员的法律素养、法治素质、执法能力和裁判水平,并渗透到每一件民商事案件的受理、侦办、调查、调处、起诉和审理的全过程,力求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高度统一,努力让每一起民商事案件都彰显公平正义,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依法积极理性保障权利的民法文化,民事权利体现民事主体的自由,行使民事权利也应该重视自己对他人所承担的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要避免个人只强调自己的权利,无视对公众或他人的义务与责任,要实现民事权利、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协调统一。

  在完善治理体系上下功夫。民法典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敬业乐业,保障头顶上的安全,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助力了家庭文明建设,不断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即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民法典既规范了应当遵守的行动准则、又规范了百姓应当尊崇的道德价值,是自治、德治、法治的集中体现和生动实践。当前,要健全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民法典真正走进群众心里,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至关重要,领导干部要主动作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自觉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能力和水平,带动全社会形成自觉学习使用民法典的新风尚,不断提升法治中建设水位。(大田县委文明办高上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