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相荣:残疾青年助残济困 回报社会

19.09.2016  19:43

  万相荣,由于患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十三岁得到救助而有所康复。他自学成才,并经历一番周折找到工作。这之后,他不忘回报社会,从2000年至今一直坚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十几年来共筹得善款近200万元,资助了三百多名需要帮助的人。(中国文明网)

  作为一位身体有缺陷的残疾人,身残志坚、自力更生已属不易,但是万相荣却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他不仅在康复后自食其力,还倾尽全力,帮助他人,回报社会。

  万相荣是不幸的,两岁那年的小儿麻痹症让他不能行走,生活无法自理;万相荣又是幸运的,他在十三岁那年得到了市领导的帮助,四处求医,病情大有好转。所以,万相荣选择把这份善良传递下去。十几年间,他凭着一副热心肠帮助了数不清的人:当他看到大部分残疾人生活无法自理时,他四处走访,为他们争取到了56部残疾人助力车;当得知助脑瘫儿兰宇煌的艰难境遇后,他联络媒体,筹款求医,帮助他重新站立;当了解到乙脑患者薛卓宁无钱医治、生命垂危时,他奔走筹款,让薛卓宁顺利康复。

  万相荣一个人的力量也许渺小,但是可贵的是他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向身边人发起号召,向社会媒体、向广大人民群众求助,最终使困厄者获得应有的帮助。其实,社会力量的资助在这其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整个社会的风气是好的,大家愿意伸出援手,所以万相荣的呼吁都得到了回应,问题也最终得到了解决。

  不能不说,万相荣身上的这种号召力给他的慈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其实最可贵的,还是他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也许是自身的经历影响了他,他对别人遭遇的不幸都有一种责无旁贷的使命感,所以他一次次地伸出援手,直到问题迎刃而解。十几年来,他从不懈怠,不仅对于找上门来寻求帮助的人积极应对,而且主动发起“阳光助学”、“慈善一元捐”、“关爱农村妇女儿童”等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好的生存条件。

  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不幸的人,需要千千万万个万相荣一样无私奉献的人来帮助他们。我们或许没有经历过万相荣那样刻骨铭心的不幸,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只有大家都对弱势群体投入更多的关心与爱护,才能真正改善他们的生活境遇,让社会更加和谐安定。(涵江区委文明办 宋黎婧)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