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吉良:出国“镀金”不如回归百姓舞台

21.07.2014  14:31

  文化部近日发文明确,将采取多项措施加强监管和引导,对国内各级各类艺术团到金色大厅等国外著名演展场所或国际组织总部办公场所“镀金”现象予以坚决制止。(7月10日新华社)

  外国的月亮其实不全是圆的。维也纳金色大厅由于商业化炒作,已经鱼目混珠,只要交付场租,无论音乐素养高低,任何人都可享有在金厅彩排并演出的权利,不再是传说中的音乐“殿堂”,高不可及。

  其实先前早有报道,由于中国团体和个人演出水平参差不齐,逼得一向矜持的奥地利人中途就做了“逃兵”。一场上座率不错的演出,台上正唱着,台下观众却忽然少了一片,原来这是下一个节目的“演员”去候场。大家“你刚唱罢我登场”,互为观众与演员,让在场的奥地利观众目瞪口呆。尽管如此,国内“演员”们还是频频赶场,让金色大厅“生意兴隆”,前几年还出现过一天之内有两场“中国新年音乐会”的“盛况”。

  按理,中华民族文化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走出国门,让世界了解中国、亲近中国,并不是一件坏事。但如果台上演员闭目昂首、自我陶醉;台下的观众进进出出、交头接耳,还时不时夹杂着孩子的嬉闹和手机铃声,就有损中国音乐文化的形象。再说,那种打着“文化交流”幌子的演出活动,不仅不能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恐怕还会成为世人的笑柄,亵渎中华民族文化。

  之所以有人还对“金色大厅”趋之若鹜,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镀金”炒作自己,然后回国显摆,动不动出场费几万甚至几十万。更有甚者为了达到“镀金”炒作目的,还动用政府经费,不计成本、不看对象、不讲实效,其结果“既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也损害了国家艺术尊严,助长了形式主义之风,造成极为不良的社会影响”。所以此风不可涨,当杀之。

  当然,“金色大厅的舞台上不乏真正的音乐艺术家,但登上这座舞台的却不全是音乐艺术家”。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都称艺术家为“人民艺术家”,窃以为与其出国“镀金”,不如回归百姓舞台,让中华民族文化,通过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根植于基层、根植于百姓之中,这才是各艺术团体与艺术家追逐的生命力所在。

  (万吉良)

【责任编辑:池文娟】【值班编辑:池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