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13万人参与青运志愿服务 铸就“福州名片”
青运赛场,志愿者在提供热情服务。(资料图片)
福州新闻网11月5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李白蕾)他们叫“小青果”,因为他们的工作虽然辛苦,却也因为奉献而充满乐趣。正如一样被唤作“小青果”的福州橄榄,初食苦涩,而后却回味清香甘甜。他们,就是青运会志愿者。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第一届青年运动会上,福州主赛区赛会志愿者、城市志愿者、社会志愿者、平安志愿者近13万人参与志愿服务。他们用真诚的微笑、饱满的热情和周到的服务,铸就了最美“福州名片”。
青运会虽已结束,但志愿精神已在榕城“生根开花”。志愿服务的福州标准让更多福州人,懂得了在国内外宾客云集的大场面如何展示榕城的美丽与热情,也懂得了如何奉献爱心,让文明福州持续文明。
管理运行高效
提升福州美誉度
在大型体育赛事中安排志愿服务并不鲜见,而志愿者也成为赛事举办地树立文明形象、提升美誉度的重要窗口。对福州来说,数量如此庞大的志愿者队伍,类别如此细致的技能要求,从招募、选拔、培训,到运行、保障,都是严峻的考验。
其实,筹备青运会志愿服务工作,两年前就已启动。其中,赛会志愿者直接服务比赛,要求最为严格,竞争也最为激烈,共有5.28万人报名,60%以上有相关志愿服务经历,最终15所在榕高校的6000多人入选,录取比例达7.8比1。在有序高效运行之下,青运会志愿者各司其职,为福州志愿者工作留下了宝贵财富。
为福州代言,志愿者乐在其中。青运会期间,各类志愿者的表现可圈可点。他们从赛事中获取了体育运动的快乐,也用自己的服务让运动员在节日般的欢庆气氛中展示精彩,更让参加青运会的官员、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媒体记者感受到福州人的文明有礼、热情好客,感受到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
男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铜牌得主周润泽曾说:“志愿者比我们辛苦,如果要打分的话,我觉得是满分。”类似这样对志愿者的由衷点赞还有很多。志愿者们的默默奉献不仅提升了青运会在全国的赛事影响力,更擦亮了“福州名片”。
促进个人成长
青春无悔谱华章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能够趁着自己尚有精力热情,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以后回忆起来都会觉得很棒。”“在最美的年华遇见青运,我相信这必将成为无悔青春的绚丽华章。”这是闽江学院志愿者陈晓慧和福建师大志愿者杨顺昌在结束志愿服务后的感慨。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当好“小青果”,“90后”们蛮拼的。礼仪志愿者、采火圣女李心白,半年来头顶书,腿夹纸,手托三瓶水,微笑,一站就是半小时,一练就是一整天,高跟鞋把脚磨破了,贴上创可贴继续练;安检志愿者陈栩妍,每天要深蹲起立1500多次,尽管进行了蹲举哑铃训练,收工时大腿仍在发抖;开幕式标兵志愿者,1000余名女生在入场仪式中连续舞动一小时,为了练体能,她们坚持跑了半年一万米……
志愿者能吃苦,还有才干。蹦床场馆志愿者张长征将自己手绘的运动员卡通头像照片送给福州队运动员徐国凯时,小男生已将她视为心中的“最美姐姐”。这样的个性化照片她创作了29幅,收到的运动员、教练员都爱不释手。青运会新闻志愿者被誉为“小青果”中的“高能者”,他们自己采编运营“悦动福州”官方微信,10天获得了5万多人次的阅读量。
青运会还为各个志愿者团队负责人提供了施展组织能力的平台。城市志愿者林樑是福州火车北站志愿服务驿站站长,他自8月起每天动员志愿者在驿站冲泡凉茶,送给周边的环卫工、协警、交警。青运会期间,他更是调动了多个志愿者团队,在火车站为来宾指路、搬运行李,让来宾们倍感温馨。
虽然工作辛苦,但正是有了这“别人无法接触到的幸运”,志愿者们在参与和奉献中磨练了意志,增长了才干,也收获了成长。
树立社会新风
志愿服务不停步
青运会结束,赛会志愿者回到了大学校园,但是“小青果”的故事还在延续。“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社会新风,在“后青运”时代一定会有更大范围、更快速度的蔓延。
得益于青运会留下的志愿服务精神,赛会志愿者加入了各个志愿服务社团,成为高校志愿者的骨干力量。他们将带动更多“90后”在社区、敬老院等城市的各个角落奉献爱心。
得益于青运会留下的志愿服务精神,城市、社会、平安志愿者更自觉扎根社区服务他人。西湖公园志愿服务驿站的王彬老人,仍然会在清晨来到公园周边义务清扫道路;三坊七巷志愿服务驿站的70多岁老伯,为游客义务讲解的热情更加高涨;台江区上海街道交通社区的“白发志愿者”坚持在社区巡逻,誓做永不退休的平安志愿者……
不计报酬、积极参与、协同合作,青运志愿者发扬团结、进步、友爱、互助的志愿服务精神,掀起了全社会服务他人、助人为乐的良好风尚。青运圣火虽已熄灭,但“小青果”们播洒的阳光,必将持续温暖每个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