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熠熠闪光的公益红心

06.01.2020  20:21

  在河南农业大学家属院39号楼的一个老房子里,举目看不到一点现代化的陈设。当房子主人出现时,你也丝毫看不出这位衣着朴素的古稀老人竟有亿万身家!但你更想不到的是,就在不久前,这位老人把毕生科研转化结余的8208万元全部捐给学校。他,就是77岁的河南农大老教授王泽霖。(中原网 2020年1月5日)

  8208万元全部交给学校,这是77岁的河南农大老教授王泽霖的庄重决定。将自己的一生献给科研事业,为中国养禽业献出自己的汗水和青春,在本该享受成果的时候,他却做出这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这是老师的无私情怀,更是他对于学校、对于社会、对于国家的一颗红心。

  公益红心熠熠闪光。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人生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也许对于部分人类来说,赚钱就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好方式。然而,通过科研服务社会、转化为生产获取巨额经济效益后,王泽霖教授选择了“裸捐”。在巨额的财富面前,他无数次选择慷慨解囊,可是对自己,他却是个十足“抠门”,淡泊名利、简朴生活,穿了十几年的破旧衣服,外出住宿甚至还要为了“几十块”讨价还价,这是他的生活常态。

  王泽霖教授将人生的价值诠释得淋漓尽致。在他看来,一个人的最大价值就是对社会的贡献。他常说,是社会和国家的帮助才让从小困苦的他有了上学、可言的机会。常怀感恩之心方能有关心他人、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大胸怀。2019年国庆节前夕,对中国禽病防疫做出卓越贡献的王泽霖教授获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在座谈会上,他说得最多的是对共产党、对新中国、对学校、对他人的感恩之情。”他说到了,也做到了。他对他人、学校和国家的感恩化作实际行动。

  毕生研究“禽病”,他为中国众多养禽专业户解决了疑难问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体产业,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巨大的人生财富面前,他以一颗广博的爱心将之捐给学校的科研事业,用他的话说,“科研事业一定得后继有人,这些钱只有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去才有价值。”致敬王泽霖教授,这颗熠熠闪光的公益同心。(厦门市文明办 杨翊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