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念念“山海经”

13.03.2015  13:28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是八闽人民的生活写照。靠山临海之乡如何做到“风调雨顺”?这一直是福建气象工作者的梦想,也是福建气象现代化建设的目标。“闽之山,何苍苍,闽之海,何泱泱,山之崖,海之滨,大家来念山海经。”这是改革开放初期大型纪录片《福建山海经》主题曲的歌词。这首曾传唱全省的歌曲,如今也激励着福建气象工作者奋力书写气象现代化“山海经”。  

   以山为骨,挺起气象现代化坚实脊梁
   福建地貌“八山一水一分田”,以武夷山脉为首的八大山脉横亘全境,挺起了八闽的脊梁,成就了福建气象工作者敢为天下先的探索精神。
   为保障八闽大地风调雨顺,实现福建人民安居乐业的梦想,福建省气象局将气象现代化建设放在首位,强化部门合作、市县配合,健全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着力建立气象部门和各级政府共同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格局。
   2014年8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十二条措施的通知》下发,规划了全省气象现代化建设总体目标,明确了具体建设任务和措施,并对提高气象现代化的支撑保障能力提出要求。在此之前,省政府已出台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若干意见、气象灾害防御办法等政策法规文件。厦门、南平、平潭、长乐等地方政府相继出台支持气象现代化的政策文件;福州、厦门、莆田和漳州等地成立了具有地方编制和地方财政核拨的气象管理机构;厦漳泉区域气象中心工程列入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项目;福州市政府出台方案要求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
   各级政府将气象现代化建设经费和气象业务运行维持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各地以《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为指导,推进建立政府购买气象服务机制,鼓励多元投入机制发展气象事业。
   以山为骨,顺势而为。有了政策的指引,福建气象现代化建设便有了坚固基石。  

   以河为脉,润泽现代化建设精耕细播
   在气象现代化建设伊始,福建省气象局邀请各界专家根据国家气象现代化的要求和总体部署,瞄准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立足省情,突出特色,制定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确定了“以点带面,全面覆盖”的建设路子。以福州、厦门为率先实现气象现代化工作的试点单位,探索现代化建设经验;“福莆宁”“厦漳泉”“南三龙”三大区域全面协同推进机制,实现灾害共防、数据共享、业务共构、网络共通、人才共育、科研共兴、科普共用;福建省气象预测预报能力提升工程等省部合作重大项目相继实施……
   目前,覆盖全省的全方位雷达观测网已初步形成;1903个地面气象观测站,70个海洋气象观测站,14个三维闪电监测定位观测站和1个省级中心站,以及152个生态、农业、风能、酸雨、交通等专业气象观测站遍布全省……综合立体气象观测网和各种业务平台犹如“河脉”,贯通于八闽的每个角落。
   业务水平在气象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提高: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可用率达99.8%,气象观测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共享时效提升到分钟级;新一代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投入运行,预报模式运行效率提高了50%;日常天气预报产品分辨率精细到县级,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发布时间大大提前;24小时晴雨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到84%以上,台风24小时路径预报平均误差接近100公里。
   以河为脉,滋养大地。福建气象工作者沿着气象现代化建设路子精耕细播,只为老百姓享受更多风调雨顺的果实。  

   以海为魂,引领气象现代化服务民生
   13.63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6128公里的海岸线总长,展示着八闽的广度与深度;近4000万的常住人口,超2万亿的国内生产总值,倒映出福建气象服务民生的厚度与强度。
   更好地服务民生,这是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标。福建省气象局用现代化的理念谋划新形势下气象工作,围绕生态大省、海洋经济大省等发展特点,进一步发挥气象事业在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防灾减灾、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福建省气象服务领域正不断拓展,覆盖农业、海洋、交通等100多个行业和部门,经济效益显著。据统计,烟草人工防雹作业投入产出比1:45,气象为建筑、高速公路、旅游、风电行业服务贡献率不断提高,年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达40亿元。
   气象防灾减灾和保障民生作用日益显著。截至目前,全省共制定各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80个,普查全省330条山洪沟、486个滑坡点、24个泥石流点、1418个水库、957个堤防的气象灾害风险普查,评估高速公路、风力发电、旅游、公路交通、电力、山洪地质灾害、航运等气象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省气候中心的延伸期预报项目,弥补了汛期影响福建主要灾害延伸期时段预测的空白,实现天气预报与短期气候预测的无缝对接,真正实现对完整天气事件的决策服务,在汛期的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海为魂,向海而兴。气象现代化服务民生的不断深入,为八闽老百姓带来实惠。
   有梦的地方,一定有路;有路的地方,一定有探索的人。高唱着气象“山海经”,福建气象工作者将在开创福建气象现代化的征途中继续拼搏、探索。(宣科中心汤珺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