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界之识,一份责任之旅

08.12.2015  19:10

   “绿镜头·发现中国”系列采访活动是由中国气象报社、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气象影视中心联合主办。通过采访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各地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其发展方向,挖掘生态环境和天气气候条件间的关系,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今年11月下旬,“绿镜头·发现中国”系列采访活动终于走进了福建。福建省气象局宣传科普中心副主任黄凯安、宣传部科长林忠敏从本次绿镜头活动伊始就开始忙碌着筹划路线、做好前期策划准备以及安排工作人员。因为这对福建既是一次机遇,同时也是一份挑战。
   “八山一水一分田”,这是对福建地理特点的一个高度概括。平潭海景、武夷高山、云霄红树林和天池等自然风光,都是对福建依山傍水生态环境的最好解读。此趟“绿镜头”生态之旅,不仅是对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和报导,依山傍水的美景也让一同前往的“绿镜头福建采访团”的记者们感到震撼。

      图为“绿镜头”采访团靠一根绳子爬上乌山进行实地采访拍摄。(摄影:汤珺琳)
   刚步入新闻工作不久的宣科中心王婧是本次采访团的成员之一。对于她来说,首次探访原生态的浩瀚山水进行采访工作是让她倍感兴奋的。但是沿途湿滑的丛林和险峻的山路却是对她的一个很大的考验。平时对原始山路经验的匮乏,加之摄影器械的负重让她倍感吃力。在攀登乌山天池的过程中她屡次打滑甚至摔倒,到达天池最高峰时,为拍摄天池全景作为采访素材,镜头盖险些掉落山谷,吓得她冒出一身冷汗。但在这险山恶水的背后却是平时难以遇见的美丽风光。用她的话来说就是,“越是辛苦得到的风景越是宝贵。能够拍摄到这些珍贵的素材,有点小风险也值了。” 


   在绿镜头的采访过程中,宣科中心的汤珺琳几乎相机不离手。记得当采访团队行至平潭,大家在休息时,发现四处不见汤珺琳的踪影。后来才得知在采访结束后,她仍在采访点进行多方位取景拍摄。在此次福建之行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当然,最后她也不负重望为大家带来了一张又一张精美绝伦的风景大片,为采访报导提供了一张张生动的素材,使绿镜头的访问锦上添花,她的尽职与专业也让各位成员一秒化身为她的“小粉丝”。 

      图为“绿镜头”采访团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在云霄红树林附近进行夜景拍摄。(摄影:汤珺琳)
   照片只为大家呈现了美丽,却隐藏了美丽背后的艰辛。为了拍出好素材,无论陡坡、登高、甚至一些男生都望而生畏的位置都是汤珺琳最佳的取景地点。许多次为了能找到更完美的取景位置,穿着厚底鞋的她攀爬各种高地完全不在话下。记得拍摄星轨的夜晚,当时正值冷空气南下,冷峻的山风和海风同时袭来,冻得大家瑟瑟发抖。好在最后的成片并没有让大家失望。一行人在海边驻守了近3个小时,离开的时候潮水早已悄无声息地从数米开外涨至脚边。由于拍摄任务总是进行安排得满满当当,身为云霄本地人的汤珺琳回家时,年幼的孩子早已入睡。第二天一早孩子尚未起床,忙碌的她又要收拾行李踏上旅程。在回福州的路上,汤珺琳还不停在电话中轻声细语地安慰因见不到母亲而哭闹的小朋友……

       “绿镜头”采访团在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采访(摄影:汤珺琳)
   来自中国气象报社的记者们但凡重要的会议及采访,都必须在当天把报道完成。尤其新媒体的工作伙伴,基本是采访当晚就将报道上线,确保了消息第一时间见网、见报。虽然这是新闻界的一条“铁律”,但身为气象人他们也同样严格的要求自己。夜晚华灯初上,回到住处他们依然加班加点写稿,还要为第二天的采访做好前期准备,常常是忙碌到后半夜才悄然入睡。在外出采访的路上,采访团员们基本是一坐进交通工具中便倒头睡去,一抵达采访的地点便抖擞精神进入工作模式,丝毫没有代入一丝倦意。这让刚进入工作的新闻人王婧感受到了气象宣传工作背后的艰辛与责任。记者不只是背着相机简单的记录而已,对于新闻采写的敏锐度,内在工作水平的提升以及自身的职业责任感都是一个需要不断修炼的过程。

       图为“绿镜头”工作人员利用途中时间在车上撰写稿件。(摄影:汤珺琳)
   这次绿镜头走进福建的生态之旅收获满满。沿途体会秀丽风光,感受生态之美,了解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也收获了感动和友谊。当回程路上大家都累得在车上睡成一片时,每个人心头的感动和小小的成就感却油然而生。没有工作人员沿途的辛苦,也就不会有这一篇篇精彩的报道——《乌山天池:保护走在开发前》、《绿色屏障 护佑一方》等,以及《山水武夷》、《“野味”乌山 纯净绿色》等壮观的风光素材。当然,不能忘记的还有驻守在办公室配合新闻稿派发的郑彬,一周的新闻稿件让她在办公室忙得连轴转。另外,没有各地市气象局的工作人员对采访的支持与配合,也就不会有今年绿镜头完美的收官之行。
   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一件事并且愿意坚持去做好一件事,就是幸福的。希望绿镜头发现中国能够继续行走,不断完善,把更多生态文明的美丽建设带到大家的生活中。(宣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