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一汽-大众股比之争进入商业逻辑?
在中国汽车业界,德国大众增持其在一汽-大众的股比问题争议了3年,也没争出个所以然。最近,李克强总理一句“中方将积极考虑德国大众汽车提高在一汽-大众合资企业中股份比例的请求”,使这个问题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中国政府的态度变得明朗起来。结果会如何?小季要听听老边的说法。
小季:总理出来说话,表明中国政府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
老边:本来,大众增持在一汽-大众的股份,无论是9%,还是10%,都没有突破外资在整车合资企业中股比不得超过50%的“政策红线”,在中国整车合资企业中也没什么特殊的,不过是向其他合资企业“看齐”罢了,应该只是中外合资双方的商业交易问题。但一汽号称是“共和国汽车工业长子”,是央企,一汽-大众又是能赚大钱的合资企业,所以,中方向外方转让股份就成了政治问题,也是中国特色的问题,所以要由总理定调。
小季:是不是可以说政治上的问题已经解决了?
老边:一年多前,我在《一汽不必太政治》中写过:“一汽是共和国汽车工业长子,出让股份除可能让一些老一汽人伤心外,更有一顶‘卖国’的大帽子摆在那里,作为婆婆的国资委、发改委害怕,企业内部玩政治的人也会借此兴风作浪,一汽现任领导人哪个敢做主?”我在两年多前的另一篇文章——《汽车就怕扯上“卖国”》中谈过相关的看法。现在看来,总理的话解除了罩在这个问题上的“卖国”紧箍咒,这是双方进一步谈判的先决条件。
小季:也就是说,一汽-大众的股比之争已经开始回归到商业逻辑?
老边:可以这么说,但也不纯粹是商业逻辑,毕竟在中国,商业与政治相互转换或交叉的概率远高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而且,中国不少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弱势心态、被迫害情结要更为强烈,这些都是商业逻辑之外的不确定因素,都会对谈判产生微妙的影响。
小季:从商业角度讲,一汽不差钱,转让股份最想换到的应该是技术。
老边:技术也不纯粹是商业问题,谁让一汽是“共和国汽车工业长子”呐,技术不行,自主品牌就不行,就成了政治。所以,换取技术是一汽在这笔交易中的最大诉求。关键是能换到什么样的技术,是整车技术、发动机技术、变速箱技术,还是联合开发新技术,都是可以谈的。
小季:两年前,曾经有过一场大众调查“一汽涉嫌仿造大众变速箱和发动机”的风波,会不会成为技术转让的障碍?
老边:那是大众在中国干的一件蠢事,堪与DSG事件相比,主要原因都一样——大众的一些德国人并不正真了解中国。无论这种“调查”是不是有足够的根据,中国人最要面子,共和国汽车工业长子更要面子,宣布“调查”,就是打脸伤人,更何况是你的合资伙伴。
当然,大众也有自己的难处,有人透露了消息,如果你不做做样子、追究一下,德国舆论、大众工会都不会答应。即便是没有这回事,大众准备在未来的交易中转让先进技术,也会遭到德国国内的质疑。所以,技术转让不会一帆风顺。
但国内压力绝不应该成为大众拒绝技术转让的理由。实际上,大众在中国体量最大,赚钱最多,但在向中方合作伙伴转让技术方面做得最差。通用向上汽转让了新一代君越的整车技术,与上汽联合开发新一代发动机,合资的泛亚技术中心也做得有声有色;丰田向一汽转让了皇冠的整车技术;同样是德国企业,宝马向华晨转让了N20发动机技术,奔驰向北汽转让了E级车平台技术;PSA不仅向东风转让了整车技术,未来还将让东风共享全新模块化平台技术。反观大众,除了25年前向一汽转让奥迪100整车技术,几年前转让严重过时的捷达技术,整出了一败涂地的欧朗外,就没什么值得一提的了。
当然,这些技术转让都不是免费的午餐,二是利益交换、相关方博弈的结果。
小季:除技术转让外,会不会有其他交易?
老边:当然有可能,比如各种形式的战略合作。一汽集团目前在国内排名第三,但国际化、全球化程度最差,与其商业意义上的身份不符。老大上汽集团与通用除技术合作外,还共同开拓海外市场;东风、北汽都与外方有集团层面的资本合作;长安在自主品牌开发、设计方面与多个外方有紧密合作,并积极引进顶尖国际人才;而一汽在对外合作方面基本上是吃老本,没什么新作为,却一味强调“完全自主”。
当然,由于“共和国汽车工业长子”的身份特殊,一汽在对外合作上的顾虑最多。我曾说,一汽的首要问题,似应是尽可能挣脱政治的束缚,真正按企业和市场的规律办事。
小季:另外,那9%的股份会不会给奥迪?
老边:这恐怕没那么简单,因为这是奥迪、大众集团、大众中国和一汽的多方博弈,奥迪在一汽-大众中贡献与所得不对称的问题已积累多年。这次股比调整是个机会,但结果很难讲。3年前我曾写过《“一汽奥迪”呼之欲出》,说的就是这个问题。(何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