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 郊区偏远条件一般老人犯难

22.05.2014  18:59

上万人排队、要等上百年的第一福利院已经暂停登记,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的局面依然还看不到缓解的迹象。对于多数在家无人照顾,又找不到合适保姆的老人来说,民营养老院或许是更现实的选择。然而,城区“价格太高”“空间又小”、郊区“位置偏远”“条件一般”,如何抉择,也让不少人犹豫不决。

■城区养老院:

每月4000到6000,

还有500多人排队

这儿离大医院近,孩子放心

下午四点多,阳光渐渐退去燥热,透过枝叶洒在寸草春晖养老院的小院里。92岁的王起双手交叠在拐杖上,一个人静静地坐着。一年多前,家住西坝河的他住进了这家位于和平家园小区里的养老院。“孩子都已经六十多岁了,照顾不来,保姆又不好找。这儿离家近,环境也熟悉,就过来住。”在这里,像王起一样因为“离家近”而选择入住的老人还有许多。

2011年底,绕着北京城选了40多个地段的院长王小龙,正是看中了这里的“潜力”,“小区60岁以上的老人有5000多,80岁以上的老人有700多,附近有9个社区,30%左右的老龄率,其中至少50%是空巢家庭,养老需求非常大。”而在王小龙看来,“离家不离街”才是多数老人理想的选择。

除了“离家近”以外,“看病方便”也是不少人关心的指标。山东大爷邢向东曾因肺栓塞,住进了安贞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十多天后虽然基本康复,但仍然需要经常去医院复查。“回趟老家要七八百公里,来回跑太折腾,不如就住北京。”邢向东的儿女都在北京工作,儿子在丰台有套140平的大房子,但岳父岳母跟着住,离医院又远,女儿家只有60多平,也不方便。几番权衡之下,邢向东在去年1月住进了这家养老院,“这儿离安贞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和其他好几家大医院都很近,开车几分钟就到了,孩子放心。

与腿脚方便、基本能够自理的邢向东相比,那些失能、半失能老人更需要日常的专业护理。二楼的房间里,护理人员刚刚为81岁的曹长英打好了洗脚水。因为腰椎间盘突出,曹长英不方便弯腰,平时洗脚、洗澡,甚至穿衣服,都要有人帮助。“这里照顾得很周到,衣服有人洗,饭也有人端来。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医务室还会把药直接送到屋里,连喝药的水都给倒好。”老伴去世后,曾经一个人生活的曹长英对现在的“高待遇”感到很知足。

100个老人,配了将近70个工作人员。”院长王小龙补充道,“一线护工中,有30%左右是专门学过老年护理专业的。”23岁的陕西姑娘李阳阳正是其中一员,去年3月,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大专毕业的她来到这里。“给老人喂饭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冷热要适中,速度也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来调整。”谈起专业,李阳阳颇有心得:“遇到老人头晕,让他躺下的时候要先把床调到45度,给他测血压等生命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