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一年来那些为“零增长”做出的努力

16.06.2016  22:03

    2015年初,农业部制定并发布了《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一年以来,各级农业部门集结各方力量,开展“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大力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引领种植业发展方式转变。

   行政推动,做到“三个加强”。 一是加强动员部署,召开“化肥零增长行动启动暨推进落实工作部署会”和“全国农业节肥节药现场会”,对有关工作进行具体安排。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省(区市)农业部门都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推进落实小组,加强统筹协调。三是加强督促检查。农业部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开展督导,定期调度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推动整改落实。浙江、四川将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作为全省民生工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对各级政府进行目标责任考核。

   措施落实,突出“三个重点”。 一是细化实施方案。各地按照农业部要求,在对本区域主要作物施肥量、施肥方式以及主要化肥品种等进行系统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分析节肥增效潜力,编制印发了本省(区市)行动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二是强化政策扶持。中央财政安排15亿元资金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为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提供资金支持。据统计,2015年各地共落实专项资金7.9亿元,整合相关项目资金28.8亿元支持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三是实化农企合作。种植业司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化化肥有限公司等签署农企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科学施肥和农化服务,助力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湖北创新农企合作机制,联合新洋丰、祥云等肥料企业,建立配方肥配送中心651个,乡村供肥店3140个,推动配方肥到田入户。

   示范带动,强化“三个引领”。 一是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技术引领。以用肥量大的作物、区域和生产环节为重点,在东北和黄淮海玉米产区、北方设施蔬菜集中产区和南菜北运基地、黄土高原和渤海湾苹果优势产区等三大区域,创建50个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集成推广减量增效新技术、新产品,辐射带动全面实施零增长行动。二是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引领。各地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过程中,及时调整工作重心,聚焦重点推进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三是新型经营主体典型引领。各地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和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参与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安徽合肥市组织100个家庭农场、1万个20亩以上大户的“百场万户行动”,用大户增产增效的鲜活事例,带动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应用。

   指导服务,实现“三个到位”。 一是技术指导到位。农业部组织专家制定《“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技术措施与推进落实计划》,结合化肥减施综合技术研发重大专项的实施,组织专家开展联合攻关,把各项关键技术落到实处。二是农民培训到位。各地以新技术、新产品推广为主要内容,以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三是舆论宣传到位。农业部召开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新闻通气会,组织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进行专题报道,营造全社会支持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良好氛围。

      农企合作减量增效进军田间

  2015年,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与中化化肥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在各地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试点。

  东北地区玉米试点。根据新型经营主体对一体化综合服务和农资低成本投入的需要,在黑龙江和吉林,建立配方施肥服务联盟,联合其他肥料生产销售企业,协同当地技术推广部门,共同推进配方肥入户到田。

  西北地区苹果试点。根据农户对设施农业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需求,在陕西洛川县苹果种植区,依托种植大户,联合地方政府和果树产业专家,建设科学施肥服务中心,制定果树整个生育期的施肥套餐。

  华东地区水稻试点。根据农户对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的需求,探索水稻农机农艺结合的科学施肥高产栽培模式。在江西南城县开展试点,成立“南城水稻种植大户联盟”。建设水稻“机插秧+科学施肥”样板田,推广水稻农机、农艺、农资结合的科学施肥栽培模式。

  华北地区苹果和玉米试点。依托中化化肥在华北区域近4000多家核心门店的网络布局,逐步在黄淮海区域建设一批集成网络与信息化技术的终端智能自动配肥站。在山东栖霞市推广苹果营养诊断平衡施肥,在安徽萧县推广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农户科学施肥水平。

  华南及西南地区经济作物试点。在海南省成立“经济作物新型经营主体种植联盟”,建设“化肥零增长”示范基地,示范先进施肥技术和生产模式,带动农户使用新产品新技术,并进行跨区域推广示范。

      地区协同东北黄淮海玉米试点

  东北四省区和黄淮海地区玉米种植面积3.1亿亩,占全国5.6亿亩的55%,化肥施用量达886.2万吨(纯量)。为深入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黑龙江省农委牵头,组织内蒙古、辽宁、吉林、河北、安徽、山东、河南等8省农业厅(委)以及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共同制定了《2015年东北和黄淮海地区玉米减肥增效试点工作方案》,协同推进化肥减量增效试点工作。

  按照《“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推进落实方案》的总体要求,东北和黄淮海地区各省(区)根据生产实际和可能,对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辽宁铁岭市,吉林白城市和长春榆树市,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绥化肇东市,黑龙江农垦九三管局、北安管理局、赵光农场和尖山农场,河北石家庄市赵县,山东德州市临邑县,安徽阜阳市蒙城县,河南漯河市临颍县等14个试点县(市局场)的化肥年度减量目标进行了细化。目前,东北和黄淮海地区玉米化肥减量增效试点全程抓好落实,各试点省在加强省际协调推进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省内工作推进机制,强化过程管理,建立督促检查和跟踪督办制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同时,强化政策扶持,扩大资金规模,支持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和水肥一体化、机械施肥等技术推广落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宣传科学施肥知识,增强农民科学用肥意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河北 建示范区万亩以上提质增效

  河北在邢台县建立万亩苹果化肥减量增效提质示范区,明确技术措施,在全县推广。赵县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目前已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藁城区结合蔬菜标准园建设,推广水肥一体化、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内蒙古 驻村蹲点寻找最美农技人

  内蒙古自治区土肥站与广播电视台合力打造“寻找最美农技人”宣传活动,在相关媒体和网站进行巡回展播。土肥站长期驻村蹲点有副处级干部2人、科级干部11人、技术骨干14人,带动盟市旗县技术骨干60多人扎根基层抓落实。

   北京 站社合作推广“一亩式”配方肥

  北京市土肥站站社合作,2015年与全市20多个合作社建立合作机制,引进精准智能配方肥生产设备,开发推广“一亩式”配方肥生产工艺技术,推动化肥减量增效技术进社入户。

   湖北 细化配方确保肥料用量精准

  湖北咸宁市鼓励肥料生产企业参与配方肥生产,针对不同土壤类型,在每个示范村都建立一个50亩的精准施肥示范片,开展水稻、油菜和蔬菜的精准施肥肥效试验和校正试验,提出主要作物施肥配方。

   宁夏 测土配方手机信息过半覆盖

  2015年宁夏全区建立了110个新型经营主体和家庭农场及种植大户个性化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示范面积14万亩。建设了10个县(区)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化服务区域平台和手机信息服务数据库,全区50%的项目单位实现手机信息覆盖。

   安徽 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

  2015年,中央和安徽省财政投入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专项资金13.3亿元,重点推广秸秆粉碎直接还田等综合利用技术,全省夏收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64.9%,秸秆腐熟还田示范推广面积达到660万亩。

   江西 整合资源恢复绿肥种植面积

  江西有效整合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补贴项目、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土地开发整理和耕地占补平衡项目、退耕还林补助等涉农资金,每年用于绿肥生产的补贴经费均在5000万元以上。他们联合攻关绿肥种植及留种技术瓶颈,促进了种植面积的恢复。

      数字检阅零增长

  一年来,各级农业部门大力推进集约资源、集聚力量、集成技术,化肥零增长取得成效,引领促进效果明显。

  化肥利用率提高2.2%

  经科学测算,2015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5.2%,比2013年提高2.2个百分点。据专家测算,化肥利用率的提高,相当于减少尿素使用量100万吨,农民减少生产投入约18亿元。还相当于减少氮排放47.8万吨、节省100万吨燃煤,对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也具有积极作用。

  施肥方式转变8亿亩

  推广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种肥同播等先进适用技术,有效减少了盲目施肥和过量施肥的现象。据统计,2015年各省(区市)机械施肥面积近8亿亩,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7000多万亩。安徽安排专项资金1200万元,推广玉米种肥同播技术 950万亩,每亩减施氮肥4.6公斤。山东重点推广滴灌、小管出流等节水节肥技术,肥料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广东建立液体肥料加肥站近400个,覆盖全省19个地级市蔬菜产区,蔬菜减肥增效显著。

  施肥结构优化15亿亩

  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畜禽粪便和秸秆养分还田,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等养分结构趋于合理,有机肥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据统计,2015年各省(区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超15亿亩,秸秆还田面积7.9亿亩,有机肥施用面积3.6亿亩次,绿肥种植面积3257万亩。黑龙江2015年施用有机肥1000万吨,推广生物肥面积1000万亩,减施化肥约5万吨。陕西对施用有机肥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果农化肥使用量减少了6.7%。

   耕地质量提升0.2%

  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控污修复、治理盐碱、不断提升耕地质量。四川整合农业、国土、财政等9个部门的涉农项目,投资近90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581万亩,建设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2%,耕地地力提升0.5个等级。江苏统筹部省两级耕地质量建设项目资金1.3亿元,建立耕地质量提升综合示范区116个,耕地基础地力稳步提高。广西、江西等省(区)在酸化严重的菜田适量施用石灰等土壤调理剂,改良土壤,实现减肥增效。

  种植结构调整4000万亩

  东北和黄淮海地区通过开展玉米化肥减量增效试点,控制玉米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调减高纬度、干旱地区和土地贫瘠地区玉米种植,改种耐旱耐瘠薄的杂粮杂豆和青贮玉米。黑龙江主动调减玉米面积,改种杂粮杂豆或青贮玉米,推广玉米大豆轮作优化施肥结构。实施面积达到400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6.7%。新疆优化棉花种植区域,2015年大幅调减次宜棉区的棉花种植面积510.2万亩,减少了不合理化肥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