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要唱好文化交融的大戏

16.05.2017  14:51

  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深入阐述丝路精神,总结“一带一路”建设成果,描绘“一带一路”建设美好蓝图,开启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新篇章。(人民日报)

  两千多年前,跨越戈壁大漠的驼队踩出了一条蜿蜒的丝绸之路。由此,沿途各国货物得以流通,文化得以交融,文明得以互鉴。时至今日,古丝绸之路的经济价值早已消弭于无形,然而它所承载的文化和精神却愈发熠熠生辉。

  新时期,中国选择“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不仅为沿线沿途各国搭建了一个经济上共同发展的平台,也让各国、各民族文化在交融中得以升华。

  尊重文化差异,是文化得以交融的前提。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一带一路”沿线沿途国家、民族间存在着巨大的民族差异,构成了一个多彩的文化世界。文化上的交融并非是为了磨平文化上的差异,相反,文化上的交融要以文化间的差异为前提。文化间的差异是世界得以缤纷多彩的源头活水。尊重各国、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就是尊重各自的历史,尊重各自的风俗,尊重各自的选择。从音乐、舞蹈到文学、风俗,异域文化的差异之处也正是其精彩之处。因此,文化交融首先要尊重文化差异,认可差异文化,不搞文化上的“霸权主义”。

  探寻文化交点,是文化得以交融的基础。众所周知,音乐语言无国界。近年来,印度的歌舞剧成为了影视界的一朵奇葩,受到了全世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一致好评。事实上,诸多文化都没有严格的界别之分,大抵有着相通的文化基础。中西方在饮食上有着巨大的差别,但对于“色、香、味”的追求却是一致的;各国“语言、文字”天差地别,但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语法构造和发音规律。推进“一带一路”发展,要善于探寻各民族文化间的交点,打牢文化互信的基础,形成共通共进的“一带一路文化圈”。

  唱好文化交融的大戏,还需要开放包容的心态和环境。历史已经证明,封闭保守并不利于国家、民族的发展。伴随着互联网和交通的迅猛发展,高山、河流,乃至沙漠戈壁都不足以阻断文化交流。而一切人为设置的文化屏障也终究是“掩耳盗铃”。开放,是为了更好地吸纳借鉴,拓宽文化视野;包容,是为了更好地融合,激活文化动力。因此,开放包容是国家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

  经济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才能良性发展。“一带一路”各成员国之间文化的交融,既是为了服务经济的发展,也是为了国家富强,更是为了共筑各国人民的新梦想。(浦城县委文明办 吴利武)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