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将盘活沿途农业优势资源

03.08.2015  11:44

近日,多位受访专家表示,“一带一路”建设将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农业优质资源的互补与相通,将成为“一带一路”沿途国家经济合作的一大契合点。依托“一带一路”,充分利用国际平台,助阵农业“引进来”与“走出去”,既是对“一带一路”建设的丰富和支撑,更是对我国农业国际事业的有力促进,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优势资源相通互补,“走出去”面临大好时机。专家表示,“一带一路”与农业“走出去”“引进来”发展具有极大的内在契合性。而这一“默契”,早在传统的农耕文明时期就已形成。而另一方面,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行业。对于“一带一路”沿线的多数国家而言,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不发展,将难以顾及或参与到“一带一路”构建中来。纵观“一带一路”沿途农情可见,各国农业资源优势十分显著。随着“一带一路”的兴起,中国与沿途国家的农业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合作契机,也为进一步扩大农业合作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国已与大部分国家签署了双边农业合作协议。

  盘活沿途农业资源,农企与政府各有侧重。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冰川表示,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中国存在两个典型的关系特征:一个是互补性关系,一个是发展的代际差异的关系。“比如越南,他们现在的人均GDP相当于我国2005年的人均GDP,比我们落后十年,其中也存在资源禀赋的差异。”胡冰川说。

  从而,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之间就形成了两种关系。一个是交换关系,一个是投资关系。胡冰川解释称:“所谓交换,主要指农业贸易,农业的对外投资,也就是‘走出去’。中国农业的‘走出去’以民间投资为主,政府则起积极推动作用。但从政府层面讲,也有重要投资,主要是技术合作。沿途这些国家普遍在推进快速城镇化,农业科技水平上相对较低,跟过去的中国相似。所以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将有效提升双边技术合作。”

  “走出去”仍面临挑战,风险规避亟需重视。虽然中国对外投资已遍布世界各地,但这并不代表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就是一片坦途,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以及差异化的对华合作态度、贸易及关税壁垒都将是中国企业必须逾越的障碍。

  第一,农业企业“走出去”普遍面临“水土不服”与投资周期长等问题,急需转变心态“入乡随俗”,做好前期市场考察,把控各类风险。专家建议,“走出去”的企业应当“入乡随俗”,尊重当地风俗、拒绝恶性竞争,政府需引导企业在生产经营之外多做公益。第二,相关法律政策尚未健全完善,金融与财政扶持等有待加强。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副研究员何君表示,目前国家尚未出台专门的针对农业对外投资和农产品贸易的鼓励性政策,但从农业多双边合作的角度,针对“一带一路”农业对外投资和农产品出口的相关政策肯定会出台。第三,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促进跨境联防联控合作。何君认为,一带一路”的实施对中国农产品检测标准会有比较明显的提升,在跨境农产品畜产品联防联控检疫检测上将有重大突破。这其中,投资便利化、跨境联防联控是国际农业合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