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下福建传统手工业发展之路的畅想

31.05.2017  19:11

  宋元时期海上贸易发达,泉州成为东方第一大港,阿拉伯人蒲氏家族后裔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带来了香料,在泉州定居并经营香料等生意。明末清初,在泉州的阿拉伯后裔来到永春县达埔镇,他们利用当地丰富的竹子、香料等资源,制作和贩卖篾香,以制香为生,开启了永春县达埔镇的制香史,永春香实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舶来品。现如今,永春有着大大小小近300家制香企业,制香从业者超过3万人,他们从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进口原材料,加工成香料制品,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出口到东南亚,中东地区。

  类似像蒲良宫这样成功让“传统作坊”走向国际化的人,在福建全省各地并不是少数,一千多年来闯荡全球的历史让福建的中小型企业显现出典型的海洋文化特征,这些中小型企业主善观时变、顺势而为,敢冒风险、爱拼敢赢,某种意义上说,“爱平才会赢”正是闽商的性格写照。中小型企业本身具有敏锐的市场触角,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方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着“船小好掉头”的优势,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快,赶在时间前面,赶在别人前面,抢占先机市场,开创无人能及的经营制高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逐渐发展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型企业主,这些中小企业也成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就业渠道最活跃的因素。

  “一带一路”的战略推进,随之而来的是合作之树的不断开花结果,能够更多地参与到国际贸易,让福建传统手工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由于传统手工业多属于中小型企业,它们普遍存在经营时间短、规模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等制约因素,在“一带一路”上,福建中小型企业应如何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走出去,引进来”,借“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推进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亟需思考的问题。

  一是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和国外签订了一系列的贸易协议,中小企业所承担的风险也随之降低。是否可以在此基础上,政府出台一些中小企业在外投资的基本保障,特别是涉及农副产品的加工型出口的企业。比如:制定农业物联网人才培养与培训计划。联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加快对农业物联网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农业物联网技术创新能力;联合农业物联网应用企业,加强对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的培训,提高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稳定和扩大人员队伍,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队伍。满足农业物联网发展的人才需求。

  二是融资困难是中小企业经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信誉低等因素,融资上就很困难。因此,这些中小企业在走出国门时,首先要解决的是资金问题。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相关金融部门要加紧落实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政策,大力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盘活存量信贷资产,开发符合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需求的信贷新产品、新业务,针对不同类型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融资服务。重点筛选一批,自我约束力强,信用良好,鲜明传统特点,企业效益业绩良好的中小企业,作为贷款服务的对象。金融机构还可以利用海外的网点,除了提供金融服务外,还可提供规避风险的信息咨询服务。

  三是建立“互联网+N”的平台,传统中小型企业的目标之一是树立“品牌”效应,福建省内的本土中小型传统手工业企业多是以农副产品加工和来料加工为依托的企业,有关部门可以针对性的出台相应的鼓励措施,鼓励开发一些区域间覆盖面积广、产品针对性强的“中小型闽企海外投资综合平台”。平台可及时提供海外丝绸之路各国在经济领域的信息、数据、服务等资源,还可以提供海丝沿线国家的政治动向、所在国法律援助、语言翻译、华人社团对接等服务,同时可以通过相应的网络信息平台,介绍推荐一些新技术、新工艺。实现福建中小型企业在海外贸易中与“一带一路”的无缝对接。(梅列区委文明办 陈凌供稿)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