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山河一寸血——两岸记者追寻中国远征军遗迹

12.08.2014  12:36

      8月8日至10日,参加“追忆中国远征军”联合采访的两岸记者一行先后探访了云南腾冲国殇墓园、滇西抗战纪念馆、龙陵县松山战役遗址等地,重温这段“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历史,聆听老兵讲述抗战往事。

        腾冲国殇墓园

        1942至1945年间,为抗击日本对中国云南和缅甸的入侵,中国远征军出兵40多万人投入到中缅印战场,付出了伤亡近20万人的代价,彻底驱逐了盘踞在滇西和缅北的日军。

        1945年,国民政府下令修建腾冲国殇墓园。目前,墓园是大陆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战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墓园核心为庄严肃穆的忠烈祠,祠内外立柱悬挂着远征军将领们的挽联。祠内两侧墙体镶嵌着9600多位阵亡将士的题名碑石。

        “壮志竟克酬名在旂常功在华夏,英灵终不泯下为河岳上为日星”。在忠烈祠后的小山坡上,整齐排列着3346块墓碑。工作人员介绍说,墓碑下埋葬的是1945年墓园建成时收集到的远征军战士遗骸,其平均年龄不到20岁。“”为“未成年而亡”之义,年轻人为国捐躯,是为“国殇”。

        在墓园中,88岁的远征军老兵卢彩文为记者们讲述了这段悲壮的历史。1942年腾冲沦陷,年仅16岁的卢彩文不愿做亡国奴,毅然报考了黄埔十九期的滇西战士干部训练团,踏上投笔从戎的道路。毕业后在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总部参谋处从事情报工作,期间出生入死,艰险备尝。

        卢老回忆道,他和同事们常常深入敌后搜集情报,甚至还冒着生命危险策反汉奸。“日本人是很残忍的。我有一位从事谍报工作的同事被日军俘虏后,日本人对他灌盐水,肚皮都涨起来了,最后七窍流血水而死。”

        当年战训团的不少同学都牺牲了,就葬在国殇墓园。1991年,腾冲县成立黄埔同学会时,参加抗战的黄埔同学还有87位。岁月凋零,现在只剩下9位了。“有时我会一个人来墓园看看,向战友敬个礼。”卢彩文说,希望战友的灵魂能得到安息。

松山战役遗址

        1944年6月,中国远征军投入两个军约4万人,经过三个月的苦战,收复了日军盘踞滇西的重要据点松山。

        遗址管理所的工作人员赵彩玲告诉记者,日军在松山固守的兵力近1300人,由于自恃攻占了怒江以西的大片中国领土,且装备精良,日军做好了长期防守的准备。修建了大量有盖式机枪掩体、人员隐蔽坑道、炮兵避弹所等工事,这些工事深入地下,上覆钢板、圆木和沙土,十分坚固。

        日军自以为阵地固若金汤,还修建了“豪华型”地下兵舍。日军遗留的设计图纸显示,兵舍分为三层,内设榻榻米以便休息娱乐。骄狂的日军欺负中国军队炮火射程不够远,甚至在白天训练时脱裤子“晒屁股”给隔江对峙的中国军队看,疯狂挑衅。

        由于日军防守严密,中国远征军不得不采取坑道作战,一寸一寸地推进,再将炸药沿战壕送入。在20天中,挖掘了150米长的战壕抵达日军在松山主峰的两个堡垒下方,最后用了120箱炸药成功爆破。

        “松山战役的惨烈超乎想象!”赵彩玲介绍说,遗址中有两处名字可见一斑:红帽坡与肉搏山。前者是由于炮火将绿色的山体犁过一遍,原先的植被变成了血肉淋漓的泥土,形似红色的帽子而得名。后者是因为在主峰攻破之后,日军不甘心失败,与远征军展开撕咬肉搏,触目惊心。

        松山战役中,远征军全歼日军近1300人,而自身也牺牲了7700多人,付出的代价可谓十分巨大。

铭记远征军

        近年来,随着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作用更加肯定,在政府、社会和媒体等多方努力下,远征军老兵得到了更多的关心。

        “国家、老百姓、媒体没有忘记我们,我很高兴。只要能走动一天,能为国家民族做一点哪怕最微小的事情,我都愿意。”卢彩文老人说,去年民政部再次重申将符合条件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相应保障范围,优先优惠进入敬老院、福利院,这对很多老兵的心理都是莫大的安慰。

        从2011年至2014年,国殇墓园先后举行了多次远征军骨灰归葬、水陆法会和阵亡将士公祭活动。如今,政府投入巨资在腾冲县城修建了滇西抗战纪念馆,松山战役遗址旁的雕塑公园也于去年落成,其中专门为尚健在人世的数十位远征军老兵雕刻塑像。

        滇西抗战纪念馆馆长段生馗说,中国远征军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经历艰苦卓绝,应该永远铭记。

        在松山战役遗址,记者遇到了专程来此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的北京林业大学的学生社团。大一的刘旺衢同学说,松山战役让他感到十分震撼,回校后他想举办讲座让更多的同学了解这段历史。

        “现在日本右翼穷兵黩武之心不死,我们要高度警惕,不能忘记历史。要铭记这场战争,研究为什么败,为什么胜。要把我们的国防建设好,不能松懈。”卢彩文老人说。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